-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1938年4月,德国以民族纠纷问题为借口,对捷的苏台德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 * * *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 * 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 1893.4.30~1946.10.16)。德意志第三帝国外交部长。 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890~1986),苏联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总理)(1930~1941)。 * * * * *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侵略,也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 * * * * * * * 1940年5月10日,德国揭开入侵法国的序幕。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国宣战。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巴黎。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7月1日,贝当政府从波尔多迁至维希城,从此充当起德国的傀儡。 * * * * * * * * * * * * * * * * * * 1940年6月14日德国攻占巴黎 凯旋门 法国傀儡政府签署投降书的福煦车厢 欧洲头号陆军强国法国仅六星期亡国 6月23日希特勒在埃菲尔铁塔前留影 法国人民为法军溃败、达拉第被囚而哭泣 法国溃败投降原因 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军事思想落后,指挥失当 主要原因 英国放弃反苏政策 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到张伯伦自己的脚上了。 ——毛泽东 夏尔·戴高乐 1890.11.22~1970.11.9 1959.1.8~1969.4.28 法国第18任总统 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演讲 2、法国溃败(投降)(1940年6月) 3、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1940年8~10月)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就职演说 张伯伦 丘吉尔 张伯伦下台 丘吉尔组阁 表明英国彻底抛弃绥靖政策 1940年11月7日, 被轰炸的伦敦 不 列 颠 之 战(1940、8-10) 德国空军连续大规模轰炸伦敦。图为火光中远处耸立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1940年12月29-30日) 丘吉尔在前线视察 被德机炸毁的英国天主教堂 伦敦曾连续57个夜晚遭德军飞机轰炸。英国空军英勇还击,取得“不列颠之战”的胜利。此役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东侵奥捷波 北上占丹挪 西荷卢比法 匈罗保南希 控制欧洲后 进攻莫斯科 法西斯威胁全人类,可恨; 弱国命运被别国主宰,可怜; 英法损人利己,可憎;最终害人害己,可悲; 丘吉尔、戴高乐领导人民英勇抗敌,可敬! 3.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 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摘自1938年张伯伦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 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 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摘自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请回答: (4)材料二中的丘吉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这一演说的? (5)丘吉尔是怎样概括对德战争目的的? (6)说说德军直接入侵英国的企图为什么未能得逞。 德国大举西侵,北欧沦陷,英国岌岌可危。 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英国首相丘吉尔坚定地执行抵抗政策;英国军民英勇应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面对法西斯的步步进逼,英法采 取的态度是( ) A 、置之不理 B、姑息纵容 C、居中调停 D、坚决抗击 2、1938年,《慕尼黑协定》规定割让的地区是( ) A 、奥地利 B 、苏台德区 C、捷克 D、斯洛伐克 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不包括( ) A 、波军武器装备陈旧 B、德国采取突然袭击 C、英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