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美猴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后的美猴王.doc

最后的美猴王   仅存于世的700多只黔金丝猴,祖先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大地。作为第三纪进化至今的中国“特产”,黔金丝猴目前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被称为世界“独生子”。   生性胆小且进攻性弱的黔金丝猴,栖息于贵州铜仁梵净山保护区。减少或消除所有影响黔金丝猴的威胁因素,是梵净山保护区目前的首要任务。然而,这种保护计划往往会与当地居民、政府的发展目标相矛盾。   铜仁市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渗透到全社会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黔金丝猴在内的珍稀物种保护机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们希望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及亚热带原始林族群能在梵净山繁衍生息,不断壮大。但将这些古老物种的延续仅仅寄托于孤岛式的栖息地,既脆弱又危险。   百余年的苦苦寻觅,让我们走近了黔金丝猴的世界,同时又难掩困惑。黔金丝猴的遭遇像极了那个亘古隐喻:它们的今天,会否是人类社会的明天?   秘境寻踪   淡蓝色脸颊上,点缀着圆润肥厚的嘴唇,乌黑明亮的双眸,仿佛隐藏着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密码。10月中旬,当《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梵净山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见到黔金丝猴时,被其高贵美丽的样貌深深打动。它们健硕的躯体布满柔密的青灰色毛,杂以银白、苍黄两色,在阳光照射下,大块色斑晶莹剔透。   这4只人工饲养的“美猴王”,时常在自己的笼子里攀爬戏耍,偶尔也会爬到笼子上方眺望远处的梵净山。那里原本是它们的家园,但父母或祖父母因人类科研的需要被请到这里后,作为仔一代、仔二代就再也没有回到野外。   黔金丝猴在野外生活时喜欢群居,只有族群的头领在竞争中败下阵后,才会远离族群单独行动。这种孤傲的落单,往往容易被袭击或捕获。不知这4只黔金丝猴的长辈是否也曾在竞争中落败?它们时常眺望的故乡梵净山又是怎样的天地?《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铜仁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朱剑敏、梵净山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雷孝平等人的陪同下踏上了寻访之路。   金秋10月,瓜甜果熟,正是野外黔金丝猴大量聚集的黄金时期。   我们一行7人,满怀期待地奔向梵净山。对于此番雄心壮志,当地人却满怀狐疑:想要看到猴子?那可难说呐!   这盆凉水却激发了考察队的好奇心。10月14日下午,从松桃县乌罗镇桃花源村出发,逶迤盘旋的山路将我们引往海拔1800米的黔金丝猴野外观测站。那里正是梵净山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是黔金丝猴最喜欢的聚居地之一,素有“黔金丝猴之父”之称的杨业勤和同事们三十多年来一直在这里守望。   桃花源村依山傍水,河边稀稀落落的小木屋,像是人类社会与原始森林的分界线。村民杨胜继踩着皮鞋就匆匆带着我们上山。十几岁起,他就干起了业余“向导”,带领一拨又一拨的考察队进山。29岁那年,杨胜继成了梵净山保护区管理局的正式员工,后来在岩高坪蹲守7年。如今年届50岁,在山下野生动物救护站做饲养员。   “从小听村子里人说过牛尾猴,但是1980年代做科考的时候才算见到。”杨胜继带领我们穿过村后零星散落的梯田坡地,一路回味着与猴结缘的人生,很快就到了人烟罕至的森林里。时而遇到背着红薯、白菜回家的乡亲,他会停下来听他们抱怨收成不好,碰到小溪则蹲下掬起一捧便喝。   村民鲜少见到黔金丝猴并不奇怪。黔金丝猴被发现的历程,不乏传奇色彩。1903年,英国传教士汤姆逊在梵净山发现了一张天蓝色颜面的残缺毛皮,由于对采集动植物标本颇感兴趣,遂判断这可能是西方动物学界尚未发现的一种灵长类哺乳动物。   梵净山磅礴陡峭,常年云雾缭绕,阴雨连绵,人们很少能见到其真实面貌。汤姆逊遍寻周遭,没有见到猴子的踪迹,却发现了一座废弃的“果然寺”。僧人告诉他,相传山中有“果然兽”,得日月之灵气,有佛光护佑,但谁也没有见过它。   文字记载也证实了“果然兽”的存在。《山海经》中描述“果然兽”,说它似?;汉唐典籍《南州异物志》则有记录说,“果然似猕猴而大,黄黑色,尾长数尺,尾末有歧,鼻露向上”。   直到19世纪50年代,动物学界由于未能目睹黔金丝猴活体,对是否还存在黔金丝猴这个物种不能肯定。关于黔金丝猴的了解,主要依靠古生物资料,以及对当地群众的访问和民间传闻。   像杨胜继这样世代生活在梵净山的村民,只是在极端恶劣的天气里,偶尔能瞥见一些形态非常奇特的猴子,在树林和农田的边缘地带寻找食物。因为拖着长长的尾巴,远看像牛尾,村民便称其为牛尾猴。   梵天净土   “看,这就是猴子的粪便!”正当我们苦寻未果之时,杨胜继一叫唤,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只见羊肠小道旁的一块大石头上,蜷缩着一坨核桃大小的粪便,早已干枯。   这个发现让我们既喜且忧,喜的是这可能就是黔金丝猴留下的痕迹。忧的则是看这粪便干枯程度,估摸着可能已过去数月。我们还能见到这美猴王吗?   好在没有碰上雨天。杨胜继时不时停下来教我们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