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蒜遗传多性评价及大蒜辣素含量与蒜氨酸酶基因的关联分析.pdf

中国大蒜遗传多性评价及大蒜辣素含量与蒜氨酸酶基因的关联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大蒜遗传多性评价及大蒜辣素含量与蒜氨酸酶基因的关联分析

摘要 sativum 大蒜(Allium 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我国大蒜研究基础薄弱,对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和群体遗 传结构尚不明确;无性繁殖大蒜不能人工杂交构建常规作图群体的难题也阻碍了大蒜辣素等重要 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随着国际市场对大蒜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尤其对大蒜辣素含量要求的提 高,迫切需要开展相关方面研究,以促进我国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我国在大蒜国际贸易 上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及AFLP、SSR和InDel三种分子标记鉴定数据的分 析,明确了我国大蒜资源遗传背景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关联作图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大蒜辣 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技术体系,对212份资源大蒜辣素含量进行了检测;通过TAIL -PCR、RT-PCR技术获得了大蒜辣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蒜氨酸酶基因的编码区,对其结构和 基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蒜氨酸酶基因内含子2序列开发了一个InDel标记,并对其与大蒜 辣素含量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我国大蒜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与分类。对资源圃保存的212份大蒜种质资源的表型性 状进行了系统鉴定,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大蒜种质资源在表型变异很大,据此提出了21个数量性 状的5级分级标准。为了避免质量性状在种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对与产量相关的鳞茎数量性状 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产量的数量性状均表现较大变异。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 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4.83%,第一主成分中鳞茎重、鳞茎直径和鳞芽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鳞 茎重和鳞茎直径与产量相关性最大。通过主坐标排序,将所有资源分为6类。通过综合评价,将 103 大蒜鳞茎产量分为6个级别,筛选出单产大于15X hal的资源3份。 kg 2. 基于AFLP、SSR和InDel标记的大蒜种质资源群体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利用三种分 子标记技术在212份种质中扩增出50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492个。群体遗传结构与聚类分析 均将所有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体。划分的类别基本一致。然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划分的5个群 体,群体内的遗传信息多样性指数较小。对212份种质鳞茎大蒜辣素和21个数量性状与群体遗 传结构进行线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大蒜辣素含量在内的多个数量性状受群体遗传结构的影 响较小,说明我国资源圃中保存的大蒜种质资源遗传背景丰富,适合进行相关分子标记与表型性 状的关联作图分析。 3. 大蒜辣素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通过对样品处理、提取方 法和检测方法的研究,首次建立了完善的大蒜辣素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使用UPLC BEHCl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l:l,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为1llL,流速为0.3 mLrain’1。大蒜辣素在2.04,-,-,510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1)。研究了大蒜辣素水 提取液对酸碱溶液、温度及光照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大蒜辣素对温度和强酸强碱敏感,对光照不 敏感。在室温下,大蒜辣素在pH=6.0左右时较稳定,5d内未发现明显降解。但在pH低于1.5 或高于11.0的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大蒜辣素降解迅速。当温度高于40℃时,降解速度加快,高 于70℃时降解明显加速。提取液浓度较高,稳定性便较强。利用建立的方法对212份大蒜鳞茎的 大蒜辣素含量进行检测,发现资源圃中大蒜资源的大蒜辣素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分布在O.82~ 3.01%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近4倍。大蒜辣素含量与植株对蒜蛆抗性的关系分析表明,大 蒜辣素含量越高,大蒜对蒜蛆的抗性越强,迸一步说明了大蒜辣素抗菌、杀虫的生物活性。 4. 氨酸酶基因编码区,从基因组水平及cDNA水平上研究了大蒜蒜氨酶基因编码区的基因结构,发 现蒜氨酸酶基因家族基因结构复杂,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差异明显,外显子 相对保守。4个内含子长度和序列均有较大差异,存在很多InDel和重复序列。其中内含子2多 样性最大,而在外显子l、3和5发现了InDel现象和单个碱基变异。通过对外显子和内含子分析, 将蒜氨酸酶基因家族编码区划分为10个基因模式。其中内含子2包括了所有基因模式。对来源 来自的中国)的蒜氨酸酶基因的基因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蒜起源于中亚, 而后逐渐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