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污泥-结晶磷收工艺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摘要
摘要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及矿产资源日渐贫乏,污水的脱氮除磷以及资源可持续
利用成为当前各大领域的研究重点。基于反硝化聚磷理论而开发的双污泥工艺因实现“~碳
双用”,可有效减少工艺的需氧量、投加碳源量以及剩余污泥量等优点,对低C/N比的城市
污水脱氮除磷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设计的双污泥.结晶磷回收工艺在脱氮除磷的基础上
可实现磷资源的有效回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促进双污泥.结晶磷回收工艺的研究与
应用,本文利用实验数据及神经网络工具,以先建立各单元模型而后建立整个系统模型为思
路,建立组合工艺的模型系统,并利用模型对各单元进行出水预测与工艺优化。
(1)以Ca/P、Ⅲ盯、进水磷浓度作为输入向量,出水磷浓度和去除率为输出向量,建
立结晶磷回收反应器的BP网络模型。研究表明,经过训练后的BP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
性能,预测误差基本维持在±5%以内;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含4个隐层节点的三层BP网络
可达到要求,模型训练步数以100步为宜。模型分析表明,磷浓度较低的废水的磷回收效果
较差,预测效果也稍差。从工艺角度出发对于磷浓度较低废水的磷回收成本较大,故诱导结
晶工艺使用之前,形成富磷上清液十分必要。工艺优化表明:方解石诱导结晶磷回收反应器
最佳HRT为10-12min;提高Ca/P可以提高进水磷浓度较低的废水中磷的回收率,当进水
磷浓度高于25mg/L时,Ca/P=3时效果最好,提高或降低均不利于磷的回收。
(2)反硝化聚磷菌的释磷和聚磷过程BP模型的最佳结构分别为6.5.2和6.5.3,训练
次数以150步为宜。模型对DPB的厌氧释磷和缺氧聚磷过程的预测性能良好,聚磷模型精
度稍差于释磷,但两者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均处在±10%以内。工艺优化结果表明,
MSLL的增加均有利于DPB的厌氧释磷和缺氧聚磷:醋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更易被DPB所利
用,产生较好的磷释放效果,其他几种的释磷效果分别为醋酸钠和葡萄糖实际生活污水
葡萄糖;不同VFA浓度下,释磷初始阶段磷的释放速率基本为定值,一定范围内VFA浓度
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释磷效果;释磷量大的聚磷潜力明显较大;N03—N浓度越高越有利于聚
磷过程的进行,但受DPB体内碳源的影响较大。
(3)双污泥.结晶磷回收工艺BP网络模型(结构5.5_4)可以实现对工艺各单元以及
整体工艺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但所建立的模型的预测精度有限,对出水指标的预测稍差;对
总氮的预测较好,氨氮次之,两者相对误差基本稳定在±20%以内;模型对COD和TP的
预测性能相对较差。
BP模型对双污泥.结晶磷回收工艺的预测性能良好,但受到数据数量和质量以及模型本
身缺陷的影响仍表现出预测精度不足的缺陷,建议综合数学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各自的优点,
进一步建立系统的混合模型以实现对系统的更精确预测。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双污泥;结晶;BP神经网络
ABSTRAC丁
ABSRACT
mineral and
ASWater and resources serious,nitrogen
Eutrophication scarcityincreasingly
from 2Lsthe useof hasbecomeahot
removal sustainableresources
phosphorus sewage.鲢well
field.A and was forboth and
crystalphosphorusrecoverytwo—sludgesystemdevelopednitrogen
and
removaland ordertO researc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