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蚕豆间作系中种间相互作用与氮素利用、病害控制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pdf

小麦蚕豆间作系中种间相互作用与氮素利用、病害控制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蚕豆间作系中种间相互作用与氮素利用、病害控制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

摘要 小麦蜃豆间作是云南省小春作物多样性种植的主要模式.已有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系统的病害 控制及产量优势上。至今还缺乏小麦蚕豆种问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本研究在温室和大田条 件下,采用根系分隔技术,探讨了小麦蜃豆问作系统中施氮磷、接种根瘤菌、问作及地上部地下 部相互作用对病虫害发生、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旖氮显著增加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温室盆栽条件下,小麦蚕豆地下部相互作用在施。和 0.2gN/kg土时对小麦白粉病有明显控制作用,而在施0.059N,kg土时显著增加了小麦自粉病; 田问条件下,不施氢时问作增加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主要源于问作边行的白耪病比单作小麦显 边行的白粉病明显低于问作内行和单作行;小麦,蚕豆地下部相互作用在不同氮量下都增加了小麦 白粉病的发生,而地上部相互作用在不施氮时增加,施氮150和300 kgN/hm2时降低小麦白粉 病。表明小麦白粉病发生受小麦氮营养、小麦蚕豆根际效应和田间微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低氮 条件下主要受氮营养影响,充足或高量氮条件下主要受种闻根际效应和田间微气候变化的影响。 (2)小麦锈病发生与小麦氮营养密切相关,小麦蚕豆地上部相互作用对控制小麦锈病有明显 贡献,但施氮、小麦蚕豆问作及地下部或地上部相互作用对小麦锈病的影响在玉溪与陆良两地和 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同,说明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因素很复杂。 (3)蚕豆斑潜蝇(成虫或幼虫)、赤斑病和锈病与蚕豆氮营养无明显相关性;盆栽中小麦蚕豆 根系相互作用对斑潜蝇成虫和幼虫为害有控制效果,且地下部强相互作用的控制效果大于地下部 弱相互作用;而在田间,小麦蚕豆地上部相互作用增加了斑潜蝇幼虫为害; (4)小麦蚕豆问作相比单作明显降低了蚕豆赤斑病和锈病,其中小麦蚕豆地上部相互作用占 主要贡献。 (5)盆栽试验中,施氮和小麦蚕豆地下部相互作用协同促进小麦生长,而地下部相互作用显 著抑制蚕豆生长,且地下部强相互作用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比地下部弱相互作用更大,这是因 为小麦对资源的竞争能力比蚕豆强,根系强相互作用时小麦相对蚕豆的竞争力比根系弱相互作用 时大。 (6)田问试验中,小麦的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以及蚕豆的生长状况在玉溪和陆良两地表现 不同,这与品种组合不同作物群体结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种间关系有关;田问挖沟铺膜措施对土 壤的扰动影响了蚕豆生长。 (7)旋氮降低根瘤重,适量施磷增加根瘤重,间作相比单作明显提高蚕豆根瘤重;适量施磷 有利于小麦、蚕豆的产量提高和氮素吸收;综合分析本研究结果,认为150kgN/耐和75—150 Pz05/hm2是较合适的施肥量。 kg (8)接种根瘤菌R.和R2对蚕豆生长无显著效果。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裉系分隔;地上部、地下部相互作用;病虫害;产量;水氮利用; Abstract bean in Wheatandfaba isoneoflnain of system diversity intercropping plantingpatternscrop studies focuseddiseases YunnanProvince.Previous Oil controland ofthe mainly yieldadvantage far is littleknownabout interactionsanditsmechanism.Theofthis system.So intersw.dfio objective to theeffectofNandP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