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转bt基因稻田土壤光合碳固定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pdf

水稻转bt基因稻田土壤光合碳固定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转bt基因稻田土壤光合碳固定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植物的大量环境释放,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尤其外源性基因(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启 动子等)的插入打乱了原有的基因网络,可能引起转基因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或 光合产物代谢途径的改变,并由此导致以根系分泌物为底物和能源的微生物种群 结构和活性变化,从而对农田土壤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本研究针对当前转Bt基 因植物农田生态安全风险评价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以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 和亲本水稻“秀水11”为试材,通过13C稳定态同位素脉冲标记技术,阐明了转 Bt基因克螟稻及其亲本各器官(根、茎、叶)光合产物瞬时分配的差异以及水 稻转Bt基因对土壤有机碳固定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 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杀虫剂施用和转Bt基因水稻种植对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 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克螟稻”等转Bt基因水稻大规模释放的农田土 壤生态安全风险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 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以克螟稻和亲本稻秀水11为研究对象i在温室条件下探讨了水稻不同生育 期旗叶光合作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发现转Bt基因促进水稻拔节期和抽穗 期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成熟期转Bt基因水稻与亲本水稻旗叶 各生理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外源Bt基因的插入会引发水稻生长过程中光合 生理特性的显著性变化,这种变化对农田土壤生态风险性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转Bt基因对水稻光合特性的显著影响,应用13C稳定态同位素脉冲标 记技术分析了水稻转Bt基因对植物生长过程光合产物固定、分配及其根际活性 微生物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长,植物地上部分固定13c 的含量逐渐升高,而地下部分和土壤微生物中固定的13C含量呈缓慢降低;苗期、 拔节期和抽穗期转Bt基因克螟稻与亲本水稻叶片中13C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然而在水稻生长的成熟期未观察到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苗期、拔 节期和抽穗期,转Bt基因水稻根际革兰氏阳性菌(G+)代表性脂肪酸含量显著 低于其亲本水稻(P0.05),革兰氏阴性菌(G。)代表性脂肪酸含量则明显高于其 II 亲本水稻(P0.05),但在成熟期,两种水稻根际之间G+、G。以及磷脂脂肪酸总 含量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在水稻生长的整个过程中,转Bt基因 对水稻根际土壤真菌和放线菌代表性磷脂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 总体而言,两种水稻瞬间光合产物优先进入根际革兰氏阳性菌(16:0),真菌 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光合产物的分配以及根际细菌种群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但 这种影响并不持续到成熟期。 以13C标记的转Bt基因和亲本稻秸秆为试材,在温室条件下,通过秸秆还 土试验探讨水稻转Bt基因对土壤有机碳固定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秸秆添加 可显著提高淹水土壤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通量。水稻根际微环境对秸秆的降解 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秸秆降解过程中根际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 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以及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速率均显著高于 非根际土壤;与亲本水稻秸秆降解相比,水稻转Bt基因对根际和非根际区域秸 秆的降解、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甲烷和二氧化碳的 排放通量无显著性影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及其主成份(PCA) 分析表明,水稻秸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和水稻根际土壤产甲烷古菌的种群结构多 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水稻转Bt基因则对淹水土壤和水稻根际产甲烷古菌没 有显著性影响(P0.05)。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水稻转Bt基因和杀虫剂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 学活性和根际细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生物学 活性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但转BtcrylAb基因和三唑磷杀虫剂的施用均未 对水稻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厌氧呼吸强度和产甲烷活性造成显著 性影响(P0.05)。而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学活性有显著性影 抽穗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水稻转 Bt基因对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没有显著性影响 (PO.05)。由此可以推断,转Bt基因抗虫水稻对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风 险较小或无风险。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