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一浮的“书院梦”.doc
马一浮的“书院梦”
他却放弃了一切西学上的计划,来到杭州的孤山之畔,推开了文澜阁的大门,重新捧起了落满尘埃的线装古书。一个洋装笔挺的新派青年消失了,许多年后,古老的藏书楼中,走出了一位长须飘然的国学大师、书法名家。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剧变,他在传统儒学的怀抱中涅槃新生了。
1939年“民国教育部”决定以教育家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教师节。
就在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来临前两周,也即1939年9月15日,马一浮创办的复性书院正式开馆授徒。
1939年的中国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教育救国”喧嚣的呼声低了下来,呼喊者默默将主张转变为行动。此时的教育界目光仍然主要投向海外,杜威、马卡连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旗下分别聚集了一批忠实拥趸;西南联大仍然高举科学、民主大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陪都重庆落地生根;晏阳初正将平民教育一步步推向乡间……正当教育者四处寻求济世良药之时,马一浮却将废弃多时的书院重新搬出来,似乎有些逆潮流而动,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然而,此人并非不识天下大势的井蛙,也不是因循守旧的陋儒。他只是怀揣一颗书院梦,做着一个末代大儒该做的事情。
为往圣继绝学
马一浮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其父马延培曾任四川仁寿知县。出身于官宦世家的马一浮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常怀“温情与敬畏”之意。
五岁开蒙、七岁能咏诗的马一浮被乡邻目为“神童”。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可以为他的神童之名作注脚:郑墨田是马延培为儿子请来的家庭教师,不到两年,这位学名远播的前清举人竟发现自己再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郑先生怕误人子弟而主动辞馆。而此时的马一浮年龄不过10岁。此后马一浮以自学为乐,直接与书中各先贤对话。
十六岁参加县试,一举夺魁,翌年,他到上海改学西学,又很快学有所成,几年后便精通英、德、法、日等数门外语,和朋友办报宣传西方思想,成为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弄潮儿;1903年,他因英文优异被聘为清政府驻美使馆的职员,到美国圣路易斯市任职,后来又去欧洲游历,沐浴欧风美雨,遍窥西学典籍。
李叔同曾对人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龄,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之多!”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正当文化界期待这位青年才子以更嘹亮的革命号角刷新故国视听时,他却放弃了一切西学上的计划,来到杭州的孤山之畔,推开了文澜阁的大门,重新捧起了落满尘埃的线装古书。一个洋装笔挺的新派青年消失了,许多年后,古老的藏书楼中,走出了一位长须飘然的国学大师、书法名家。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剧变,他在传统儒学的怀抱中涅槃新生了。
以声名动学林
马一浮的声名早已遍播学界,拜服于其学问的人不乏像李叔同、夏丐尊、梁漱溟、熊十力、宗白华等宗师级人物,当然也有一些附庸风雅之辈。军阀孙传芳前去拜访他,马一浮不肯与其见面。慑于孙传芳的权势,家人劝他不必搞得太僵,就问是否“可以告诉他你不在家”?马一浮却一口拒绝:“告诉他,人在家,就是不见!”孙传芳只好悻悻地走了。
吃过马一浮闭门羹的人还有蔡元培。1916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立刻邀请马一浮前往北大担任文科学长。由于马一浮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深为不满,所以他婉辞了蔡元培的邀请。蔡元培无奈,只得转请陈独秀就任此职,此后,新文化运动在兼容并包的北大校园开始酝酿。悄然间,历史在两个人物的选择上转向了。
马一浮久居杭州西湖小孤山,另一位求贤若渴的校长竺可桢同样对其仰慕已久。1936年,竺可桢刚出任浙大校长,便登门拜访马一浮,请他出山任教浙大,被拒。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竺可桢再次恳请马一浮出山,说当此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更应当保存文脉,弘扬国学。竺可桢的话说到马一浮心坎里去了。
眼见战火无情,一生钟爱的文化面临覆灭的危机,虽然仍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传承方式,大学里开讲也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向来抵制现代学校制度的马一浮在民族危亡关头终于放下个人成见,开始了一生唯一一次大学授课的经历。马一浮以“特约国学讲师”的身份为浙大学子授课两个学期,期间,由于学校迁址,马一浮还随学校一同迁往偏远的广西宜山,后来这两个学期的讲稿被辑成《泰和宜山会语》出版,影响了几代学人。
独立于学官之外
马一浮并不想在大学久居,他真正向往的是古典式的“书院”。中国的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兴起于民间,与政治权力保持距离,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大儒都曾在书院讲学,正是体制独立、学术自由、学风淳厚的书院赋予了他们的思想以长久的生命力。
晚清以来,随着西式教育的兴起,书院也被废止。马一浮对此甚为抱憾,早年以来,他就想要成立一所融会中西文化的“通儒院”,按他的设想,这种新型书院,本身是从传统书院制度中生长出来,又吸收若干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doc VIP
- 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雏菊盆景迎重阳教学设计.docx VIP
- 沪教牛津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清单(记忆版).pdf
- 2025年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低空空域风切变灾害预警与飞行安全协同控制体系研究.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力士乐样本1-液压泵和马达.pdf VIP
- 儿童,颜色,填涂画.docx VIP
-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VIP
- 学堂在线 人工智能原理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