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平原油菜菌病菌群体结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西平原油菜菌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摘要 2002年5月在川西平原四个地区:蒲江大兴、邛崃卧龙、双流黄水和邛崃固驿,从 油菜病株茎秆上采集菌核,经分离和鉴定,共得到373个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群体 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处理下菌丝生长均不明显,地区间平均菌丝生长抑制率差异亦不明显;测得8个菌株的 区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普遍敏感。 2.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四个地区共373个菌株其菌丝生长速 mm/48h~85 rmn/48h,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度为1 lllnl/48h,平均生长速度为60.47 3.油菜菌核病菌菌核产生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邛崃卧龙产核菌株所占比例最少为 株产的菌核数目少但菌核大,最少的每皿只有2个;而有的菌株所产生菌核小但数量多, 每皿可达48个。 地区的菌株属于特定的MCGs,只有MCGs4由两个不同地区的菌株配对组成。 UPGMA聚类表明,供试材料中除两个菌株(Ⅳ66、II52)与其它菌株遗传距离稍远外, 整个川西平原的油菜菌核病菌可以聚成一大类作为一个整体,迸一步划分,这一大类又 分为7个亚类并且亚类间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说明不同菌丝融合群的菌株间、不同 地方及同一地方不同菌株间的遗传基础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但菌 异的同时,也表明菌株间遗传背景的相似性。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菌,多菌灵,抗药性,生长速度,菌丝融合群,RAPD 前言 1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油菜(Brassica 1978年以来, napus)属十字花科,足世界上的四大油料作物之。。J{!|j 中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己跃居世界第一位,单产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种 植面积已达约700万平方公顷¨1。油菜在生产中经常受到诩:多病害的侵染,其中由子囊 菌亚门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引起的油菜菌核病,是我国油菜的重 要病害之一,也是全世界主要油菜产区生产上的一大障碍,朱风美先生1932年首次报道 了该病在我国的发生IZ]。在我国.各油菜产区均有菌核病发£L,尤以气候相对凉爽和潮 湿的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冬油菜区最为严重【3】,一般发病率约为10%~30%,严 重者达到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较健株减产10%~70%,粗脂肪含量降低l%~5%, 油菜籽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对我国油菜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4J。因此,油菜 菌核病的研究一直受到相当重视。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者在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 预测预报、防治技术、抗病晶种的选育等方面做了人量工作,墩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油莱菌核病危害的严重局面,本省对该病原菌的研究尤显不足。 本实验就川西平原不同地点罔块内的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丝生长速 度、菌株产核情况、菌丝融合群及遗传多样性方面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其群体结构,加 深对该病原菌的认识,对该病害的化学防治和抗病育种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油菜的 产量,改善其品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研究现状综述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油菜菌核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生物 学特性、致病机理、抗药性、多样性及抗病性鉴定方法、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育种等方 面,特别是对病原菌的生态条件、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研究较深,出于地理条件不同使 各地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差异。 2.1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1.1温度、水分及光照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形成菌核的温度范围为5~30 土壤相对湿度范围约70%~80%。菌核对于热和低温的抵抗力强,但不耐湿热。干热70 7℃~一3l℃下经四个月菌核 ℃经lO分钟菌核存活率仍达76%;覆雪最低温度有时达一l 虽失去形成子囊盘的能力仍不丧失活力。但在50℃热水中浸5分钟或在60℃热水中浸1 分钟菌核即全部死亡。在自然条件下,温度在21℃以上时菌核极易被其它土壤微生物寄 部分菌核也死亡【5】。高同春等【6l研究发现弱光有利于菌核的萌发产生子囊果。菌核的萌发 后便可形成子囊盘;在室内萌发的菌核的子囊盘柄生长有明显的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