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第四章意识与注意.ppt
4.催眠的应用 I 心理治疗方面:改变错误的认知方式 容忍差异是团队基本要求 2 医学方面:控制疼痛、安慰剂效应 3 犯罪侦破方面:海德堡案 4 运动员训练、比赛方面:兴奋剂的替代物 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5.催眠的理论解释 * 三、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的内涵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类别 注意的特征 (一)什么是注意(Attention)? 问题:找到上图中所有的狗和猫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功能: 指向性: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关于注意 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荀子 (三)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什么导致了不随意注意? 刺激本身的特点vs人本身的状态 随意注意的原因何在?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对兴趣的依从性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对人格的依从性 (四)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持续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 1.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集中到某一对象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人的注意间歇性地加强或减弱,这种周期性变化叫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是意识很难控制的。 2.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与知识经验 (3)个体的情绪状态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3.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只有一种不熟悉,其余的活动都已达到熟练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小实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活动)上。 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了应该注意的对象而指向和集中于其他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 依据任务的要求 适应任务的变化 注意的良好品质 注意的分散 无关刺激的干扰 背离活动的要求 注意的缺陷 四、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二)注意与认知资源的分配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1、过滤器理论 1958,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 做了一系列双耳分听的实验后提出该理论,用以解 释注意的选择性作用。 观点:注意是一个瓶颈或过滤器,当信息通过各种 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这一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一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它信息则被完全阻断在外。 2、衰减器理论 1964,心理学家特瑞斯曼(Treisman)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得到了加工,因此提出该理论。 观点:与过滤器理论不同,当信息经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s全丧失。 以上两种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作用看法不同,但也 有共同之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信息的选择 发生在信息加工之前。 衰减模型简图 物理特征分析 选择性过滤器 意义分析 。。。。。 。。。。。 追随耳 非追随耳 反 应 3、后期选择理论 由多伊奇(Deutsch )等人于1963年提出。 观点:输入 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或衰减器之前已经受到了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此选择是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 由约翰逊(Johnson)等人1978年提出。 观点: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这一理论有两个主要的假设: (1)、在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 加工资源就越多。 (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二)注意与认知资源的分配 1、认知资源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把注意看作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就得不到加工,因此就未被注意。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课件.ppt VIP
- TGDSTT 1-2021 柔性密封自锁接口聚乙烯缠绕实壁排水管及配件.docx VIP
- 2024年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册)重点单词、短语、句型背诵手册.pdf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VIP
- 2025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解读 (1)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恩施州鹤峰县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docx VIP
- 2025山西临汾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发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91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苏科版八年级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ppt VIP
- TSG T-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pptx VIP
- 2024活跃用户研究报告(小红书平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