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章血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第章血液.ppt

(二)、血量: 定义:机体中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 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失血20%,血压下降,心律加快;失血30%,会导致休克。 血量相对稳定的维持主要与毛细血管的滤过和除吸收相对平衡有关。 血量约占体重的7~8%。男性约5~6L,女性约4.5~5.5L。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血液的物理特性 1、颜色: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及其所携带氧气的多少。 2、密度:一般在1.050—1.060之间。与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的成分有关。红细胞的血液密度约1.115,白细胞约1.070。 3、粘滞性:是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其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的成分。通常其值是水的3.5—5.5倍。 4、红细胞沉降率:把掺有一定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于一根细长玻璃棒中,观察一定时间内红细胞在血浆中的沉降距离,即为红细胞沉降率(ESR)。男为:2—8mm/h,女为:2—10mm/h。它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浆的化学成分 1、化学成分:由90%的水和100多种溶质(蛋白质、脂类、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气体、激素、各种细胞代谢产物和电解质)组成。 2、血浆的酸碱平衡: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平均为7.45。 血浆是血液细胞间质,为浅黄色,有黏性的透明液体。包括水(91%)、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 其功能为: ①运载血细胞、血小板、营养物质和机体代谢物; ②所含补体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③运输各种激素,参与机体体液调节; ④所含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参与血凝;运输无机盐参与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等。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一)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指的是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决定的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机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血浆胶体渗透压:指的是由有血浆蛋白产生一小部分血浆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直接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水交换,对维持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红细胞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成红细胞—晚幼成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 2、生成红细胞所需原料:蛋白质、脂累、糖类、维生素B12、叶酸和铁。 3、红细胞的破坏与生成的调节:少量衰老红细胞直接发生溶血,绝大部分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影响生成的因素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此外还有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素、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二、抗凝系统的作用 1、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Ⅲ:属于a-球蛋白,是血浆中重要的抗凝血物质,可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 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可与抗凝血酶Ⅲ等因子结合,导致凝学酶迅速失活。 蛋白质C:由肝合成的具有抗凝作用的血浆蛋白,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活化的蛋白质C能抑制凝血过程。 2、阻止血液凝固的体外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制剂。 三、纤维蛋白的溶解 定义:当损伤处的创口逐渐愈合后,凝血时形成的纤维蛋白网被溶解,一部分不必要的血栓被清除,血管变得畅通,此过程称为纤维蛋白的溶解。 基本过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纤维酶促使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使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溶解。 一、人类的血型 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 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 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 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混合,将会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四、白细胞血型 白细胞抗原(HLA),俗称白细胞血型。 人的白细胞血型(HLA)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复杂的遗传系统,在已测出的90余种抗原、上亿种血型中,除了同卵孪生子之外,随机人群中几乎没有HLA 完全相同的人。 一般输血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吻合就可以了。但对于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以及器官移植来说,必须要白细胞抗原吻合才行。而理论上,HLA相匹配的人其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第五次作业: P173 1.细胞外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型 5. 7. 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 染色液含美蓝、伊红、天青等,将各种血细胞一次染出 1.2.3 单核细胞 4.5.6 淋巴细胞 7.8.9.10.11 中性粒细胞 12.13.14 嗜酸性粒细胞 15 嗜碱性粒细胞 16 红细胞 17 血小板 1.中性粒细胞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吞噬、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坏死组织 2.嗜酸性粒细胞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