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迷”唱成中国非遗传承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戏迷”唱成中国非遗传承人.doc

“小戏迷”唱成中国非遗传承人   2013年9月,国务院侨办组织了18名有特殊才艺的中国学生作为文化代表团出访美国、澳大利亚,南京市第九中学初中二年级的13岁女孩张可为名列其中。   这个三四岁爱上国粹京剧的小戏迷,先后获得过第十四届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全国第六届“德艺双馨”文艺展示活动表演类少儿A组金奖、中国艺术节协会“少年艺术家”等殊荣。   功课和爱好一个不能少   “世界上没有天生奇才,只有兴趣发现,通过追求、培养和努力,才会有骄人的成绩。”张可为坦率地说,她之所以有今天,应归功于京剧票友――爷爷。   从小至今,张可为的家里始终有一台电视机是锁定在央视11套戏曲频道的。因为爷爷喜欢戏曲,所以耳濡目染,张可为三四岁时就会模仿电视里的京剧人物咿咿呀呀地学唱了。一次,妈妈下班回家,发现自己的衣服和纱巾全都被弄得乱七八糟,细问之下,居然是女儿的杰作。小可为说,她看到电视上戏剧演员穿着漂亮的衣服舞动的姿态,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一个人跑回房间,关上门,披上妈妈的衣物自我陶醉地表演起来。   “如果不是家人果断决定让我学戏曲,我的潜力就不会发挥出来。”张可为对戏曲有着特别的热爱,只要听到锣点响,就会血液沸腾,兴奋无比。   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她。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和小可为定下“拉勾协议”,即“完成作业,搞好学习,就可以学戏练功”。于是,张可为对学习格外认真,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回家后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她还有计划地给自己制定了每天作息时间表。早晨坚持5:45起床,在家门口东南大学的操场吊嗓子、练功30-45分钟;下午4:30放学后,又到操场吊嗓子、练功90分钟;晚上写作业1个小时。她风趣地说,做作业累了,练唱也成为最好的放松方式,好不惬意。   “在时间上,我永远是主人,更是个吝啬的节约者。”张可为认真地说,她读小学、初中时,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电动车后都有“个人演唱会”,这始终是回头率极高的风景。在家庭聚会、亲朋婚礼及生日等纪念活动时,她则是助兴的“小明星”,一曲接一曲,引来阵阵掌声。她说,就连去央视做节目、参加外省各类邀请活动,在路途的飞机或动车上,她也会抢时间做作业、看书,决不落下一点功课。   “小升初全市统考中,命运向我抛来幸运的‘橄榄枝’”。艺考时,作为9个指标生之一,张可为被南京九中录取,而文化成绩同时达到实验班分数线。为了热爱和追求的戏曲艺术,她最终选择了文艺班。   每次练习都是第一次   从外表上看,张可为是个柔弱的女孩,可内心却是强大的战士。在学戏路上,有许多第一次都是艰难的,更是难忘的。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既是对艺术者的基本要求,更是戏曲演员自身修炼的需要。张可为第一次感觉冬天的冷是在排练《沙家浜》时体验到的。那时她七八岁,一个冬天,为排练阿庆嫂的戏,每天早晨她都要练功一个小时。由于开空调对嗓子不利,练戏时只能穿着蓝底白花的薄薄衣服,彻骨的寒冷让人无法忍受,她就咬着牙钻进排练场。她说,当一投入,走动起来,浑身就有了热乎劲,冷很快便抛之而去。   第一次排练《贵妃醉酒》则是夏天,她穿着棉式戏服,一个小时下来,满身汗湿,可她眉头不皱一下,按照要求一遍遍练习规定动作及唱腔。   第一次戴上5斤左右的凤冠时,张可为只有9岁。为准备2009年紫金大戏院演出的杨玉环载歌载舞的选段,她可吃了不少苦头。这次演出和平时练习不一样,头发盘起,眉毛吊起,头被缠紧,满脸化妆。因为初次缠头,她不太适应,加上重压在头的凤冠,张可为头晕目眩。可她脸上没有一丝痛苦表情,强忍着上台,把人物演绎得传神到位,赢得了满场掌声。可下台后“哇”的一声就吐了,面对家人、老师的担忧,张可为故作轻松地笑着说:“没事,没事!”   也是9岁,张可为为出演《四郎探母》一出戏,第一次穿上旗鞋。旗鞋不比高跟鞋,走起来如踩高跷,站不起来还走不稳路。可她觉得越难就越具挑战性,开始慢慢走,找到平衡技巧,再慢慢揣摩动作上的协调,一天1-2个小时的练习,让她一周后便如鱼得水,自然掌控,行走自如。   “其实,像这样的第一次还有很多,可对戏曲的提高,是需要一生去理解与练习的。这些,除了老师及名家教导外,更需要自己强练内功,把每次练习都当成第一次,才能提高完善,体现出国粹的精髓。”张可为对戏曲有着很深的感悟。   小唱段开阔大眼界   学戏曲长知识,小唱段大眼界。因为学戏,张可为开阔了眼界,扩大了交往,学会了思考,也爱上了文学与写作。   一戏一故事,句句藏珠玑。每练习一段戏曲,张可为都会做很多功课,通过翻阅大量书籍及资料,了解戏曲的历史背景,人物的故事起因,情感微妙的波动,唱词表达的意义。有很多字,她都是通过翻阅字典认识的。作为唱段的把握,更需要在老师的指点下,一遍遍观看名角大家的录像光盘,反复揣摩不断练习,以准确把握达到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