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的崇高之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幽州台歌》的崇高之美.doc

《登幽州台歌》的崇高之美   在南北文学合流的大潮中,唐诗开始露出不同于宫体诗的嫩芽,加上北方文人对崇古尚志诗教的主张,这株嫩芽似乎要长成参天大木。以杨师道、李百药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只是在诗歌的声律和辞藻的领域开垦,风格趣味的疆场日渐萎缩。“四杰”带着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开始挣脱宫体诗的镣铐,在更大的体裁里起舞。这时的唐诗虽然格律严整、辞藻华美,但空乏的感情、干瘪的思想以及狭隘的体裁使得诗歌这片绿叶早已枯黄。而到了陈子昂,我们在这片枯黄树叶上看到了湿润经脉――《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肩上好似负起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任务,《登幽州台歌》以她豪迈的英姿和昂扬的情调一举荡尽了梁、陈宫体余风,驱散了笼罩于初唐诗坛的上官体阴霾,给辉煌灿烂的唐诗高潮的到来奏响了号角。自然这首诗也赢来了诗论家的好评:杨慎《升庵诗话》卷一称“其辞简直,有汉魏之风”;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赞“子昂以亢爽凌人,乃其怀来,气不充体,则亦酸寒中壮夫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五说“余于登高时,每有今古茫茫之感,古人先已言之”。[1]面对这样的好评,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诗歌的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进忠等攻陷营州,武则天遣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幕中担任参谋。武出身外戚,少有谋略,致使先头部队大败,总管王孝杰亦坠崖身亡。武攸宜闻讯大为恐慌,怯敌不前。陈子昂请求分兵万人为前驱,武不允;陈再次进言,武攸宜大怒,遂降陈子昂为军曹。[2]诗人陈子昂就是在这样屡遭挫折的打击下,带着忧愤的心情登上幽州台,作诗以抒怀。此诗当然是诗人才情的凝聚,但更与中国古代士人登高必赋的传统有关。   一.登高而心瘁   传统的中国文人在登高望远之际,几乎都无法避免地会感到神伤心瘁。也许是“高”与“远”的相辅相成,登高就必然远望,而远望就须登高。在高处完结了士人们平步青云的理想,同时有望远而来的古今积恨、天地哀愁也在心头郁结。一篇篇华章佳构也在拍遍栏杆、望穿秋水的诗人口中吟出:“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楚辞?招魂》);“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3]   陈子昂正是在幽州台上才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名句的。这句诗虽然简单,但它道出了个体在天地间极端的渺小和对生命孤独感的深切体验。相传幽州台乃燕昭王为招纳贤才所筑的黄金台。陈子昂另外一首组诗《蓟丘览古》(共七首)中就有直接提到黄金台的。诗曰: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郭隗》   对于一般的楼台诗人在这种心境下就很容易产生悲凉的情怀,更何况是燕昭王昔日所筑的黄金台?很自然地,此地重用贤才义士的古人古事,眼前寂寞悲凉之景,自己涕泪沾衣的辛酸之情,三者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困厄当世与怀才不遇的愤慨,同时也控诉了埋没人才的黑暗统治。这种借景抒情、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的诗作对于诗歌走上现实主义道路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个人认为,在以上所举的登高佳作中,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当推为第一。   二.由崇高而来的悲剧感   古罗马时期的文论家朗吉弩斯有句名言:“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4]从这个角度来看,《登幽州台歌》的确是拥有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心灵所产生的回声。把人生偶然和生不逢时纳入到整个民族历史之中,这本身就是崇高。陈子昂生命悲剧感的产生就来源于这种崇高。对宇宙时空的慨叹也许是中国古文人笔下并不生疏的主题之一。屈原的《远游》中就写道:“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5]《登幽州台歌》的咏叹似乎就脱胎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陈子昂又重新唤醒了汉魏风骨的记忆。我们在宫体诗长期沾染诗坛的岁月里,已经快要遗忘了这种壮大激烈、苍凉雄浑的感觉了。   在黄金台上,陈子昂油然而生这种生命的崇高感,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吟唱似乎不是诗,而是个体生命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呐喊。此地举贤尚义的古人古事在眼前浮现,这种崇高的对象引起了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于是,诗人在刹那间就被征服了:在茫茫宇宙中,我陈子昂又算得了什么?个人的悲剧感即消融在浩如烟海的天地之间了。把个人的命运纳入到广阔的历史维度中,不仅增加了这首诗历史的井深,也拓展了诗歌的情感范畴。我们读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好似不仅陈子昂自己在流泪并且这眼泪也不是单为自己而流,这怆然而下的热泪从一个热血衷肠的赤子脸庞流过,却流到了我们千千万万的士人心中,流到了这个民族历史的记忆里。我们到这里也就知道了陈子昂诗歌不被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