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沸石活性炭孔结构对CH_4N_2分离的影响.pdf
第 38卷 第 3期 煤 炭 转 化 Vo1.38 No.3
2015年 7月 C0AL C0NVERS10N Ju1.2015
x沸石/活性炭孔结构对 CH4/N2分离的影响
薛彩龙” 程文萍 崔杏雨。’ 马静红 李瑞丰
摘 要 以煤矸石和沥青为主要原料制备X沸石 /活性炭型体复合材料,并 以酚醛树脂作为
沉积剂,研究碳沉积对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及 CH 和 N 吸 附分离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 、低温 N。
吸附/脱附和 273K下co2的吸附等温线表征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可通过碳沉积的形式对复合材
料 中活性炭的微孔结构进行精细调节,随着碳沉积次数增加,微孔 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降低 ,但其
中0.45nm~O.55nm 的微孔相对含量增加 ,微孔分布更加均一.复合材料在 298K下对 CH 和
N 的吸附等温线测试结果表明,虽然碳沉积使得 CH 和 N 吸附容量降低 ,但 CH /N。分离比提
高至 2.7.
关键词 沸石 /活性炭 ,沉积,孔结构,气体分离
中图分类号 X784,TQ424
织纤维炭前体 的孔径 ,进而研究 COz,CH ,N 和
0 引 言 O。的分离效果.WanDaudetalL2。j以苯为沉积剂制
备棕榈壳炭分子筛,并研究了CO。,CH ,N。和 O
甲烷是危害煤矿安全、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H /N。的动力学分离系数
应的有害源 ,但更是一种高能燃料和化工原料,低浓
和平衡分离 比均接近于 1.ArouaetalL2将棕榈壳
度煤层气 甲烷 的分离提纯对于节能减排 的意义重
活性炭浸渍在聚乙烯亚胺溶液中制备炭分子筛,当
大.煤层气 中主要成分有 CH [1],CO。和 N。,其 中
聚乙烯亚胺和活性炭的质量 比为 0.26 时,COz,
CO 与 CH 分子物理性质差别大,二者易于分离;
CH ,N。和 O。的吸附量达到最高 ,CH /N 的分离
N 与CH 的物理性质相近 ,动力学直径接近,不易
比为 2.39.尽管 CH /N 的吸附分离 比有所提高 ,
分离 ,所以实现 CH /N。的有效分离是煤层气利用
但CH 和 N 吸附量却常因吸附剂孔容的降低而降
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2-s]变压吸附技术 (PSA)因
低.沸石分子筛是结晶硅铝酸盐 ,晶穴 内部有强大的
具有操作简单、投资费用少、能耗低、周期短等优点,
库仑场和极性使其易于吸附极性较强、极化率较大
成为备受重视的CH 分离技术之一 ,而 PSA 吸附
的分子.对于极化力较强 的 CH 和具有 四极矩 的
分离的关键在于吸附剂.I6目前 ,所采用 的CH /N。
分离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7]、沸石分子筛[g和碳分 N。而言,在 沸石 分子筛上 的吸 附量较 高,但 是
子筛 (CMS).[1 ]活性炭分离 CH /N。是基于平衡 CH /N。的平衡分离系数仍较低.因此,在提高
分离原理,利用两种气体在吸附量与吸附力上的差 CH /N 分离比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是吸附
异来进行分离 ,但是 C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edimentation Rate Rhythms Evidence from Filling of the 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pdf
- SiCl4TMAC-PC体系电沉积硅的研究.pdf
- Sound velocity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seafloor sediments in the Bering Sea and Chukchi Sea.pdf
-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otential of Japanese anchovy (Engraulis japonicus) based on scale deposition records in recent anaerobic sediment of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pdf
-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Cu, Pb, Zn, and Cd) in sediments of a coastal wetlands in eastern Fujian, China.pdf
- Tephra records from abyssal sediments off western Sumatra in recent 135 kaevidence from Core IR-GC1.pdf
- The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Sulphide Thin Film Using CBD (Chemical Bath Deposition) Technique.pdf
- The Burial of Biogenic Silica, Organic Carbon and Organic Nitrogen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East China Sea.pdf
- The self-regulation process and its mechanism of channels' bed changes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Estuary in China.pdf
- TiC、TiN和Al2O3涂层硬质合金结构和磨损研究.pdf
- X-射线岩心扫描系统对海洋沉积物成分测定质量的综合评价和校正.pdf
- ZnO纳米结构p-GaAs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pdf
- ^35SO4^2-示踪法测定九龙江河口沉积中硫酸盐还原速率.pdf
- ΔlgR方法在深水沉积物层序分析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古57井青山口组为例.pdf
- 一步电沉积制备NiA1-LDHsCSCNTs修饰电极及用于构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pdf
- 一步电沉积法构建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pdf
- 一种新型表面涂层及其应用.pdf
- 一种激光—等离子金属零件快速沉积制造复合系统.pdf
- 万峰湖水体和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pdf
- 三乙醇胺含量对化学浴法制备硫化铜薄膜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