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微生物源)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志贺菌食物中毒 痢疾志贺杆菌 根据O抗原分为四个血清组 A群-痢疾志贺杆菌---病原菌,非导致食物中毒病原菌; B群-福氏痢疾杆菌---导致食物中毒病原菌; C群-鲍氏痢疾杆菌---导致食物中毒病原菌; D群-宋内痢疾杆菌---导致食物中毒病原菌; 我国以福氏和宋内痢疾杆菌引起的菌痢较为多见 一、病原学特点 体外生活力弱 光照30分钟即可被杀死 耐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 志贺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志贺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感染型 毒素型 1)内毒素 2)外毒素,又称志贺毒素,具有细胞毒素,肠毒素和神经毒素三种生物学活性。 志贺菌食物中毒 志贺菌食物中毒 二、中毒机理 季节性---7-10月 中毒食品---多为凉拌菜 食品被污染和中毒发生的原因: 从业人员患者或者带菌者—操作 熟食被污染----志贺菌繁殖---食物中毒 在公共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志贺菌感染的病例是其他区域的二十倍,志贺菌的感染一般在夏天比较常见,而且2-4岁的孩童特别容易受到感染。 志贺菌食物中毒 三、流行病学特点 畏寒高热、腹痛、腹泻、排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大部分的感染会在病患感染后的一两天内出现腹泻、发烧与胃痉挛。 两岁以下的幼儿甚至可能因为严重的腹泻与高烧而出现癫痫的症状。 志贺菌食物中毒 四、临床表现 防止食品被志贺菌污染 控制志贺菌繁殖 食前彻底加热杀灭志贺菌 志贺菌食物中毒 五、预防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 --其他细菌 (一)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三)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一)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由进食含有蜡样芽孢杆菌所产生的肠毒素所致。 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各类食物。 临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病情较轻病程短,一般不超过12h,主要发生在夏季。 (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广泛分布于人畜粪便、土壤、污水等外环境中。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中毒食品多为生畜肉、禽肉、鱼及其它蛋白性食品。 其产生的的肠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进食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食物后8~24小时出现腹痛和腹泻。 肉类食品要彻底加热,食用前再加热 (三)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食物中毒菌,它存在于发酵的玉米、糯玉米、黄米、高梁米、变质银耳以及周围环境中,它是酵米面及变质银耳中毒的病原菌。 产生的毒素米酵菌酸是其致病原因。    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开始患者感到上腹部不适,少数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严重者出现黄疸。昏迷、四肢抽搐、少尿、血尿、便血和 尿潴留,呈现休克而死亡。 病死率40-100%,目前尚无特效的 治疗办法 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1、赤霉病麦中毒 镰刀菌产生的赤霉病麦毒素 (一)流行病学特点 多发于多雨、潮湿地区 (二)中毒症状及处理 ? 中毒潜伏期一般为十数分钟至半小时,长的可延至2-4小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嗜睡、流涎、乏力,少数病人有发烧、畏寒等,症状一般在一天左右,慢的一周左右自行消失。 (三)预防 1.制定粮食中赤霉病麦毒素的限量标准,加强粮食卫生管理。 2.去除或减少粮食中病粒或毒素 3.加强田间和贮藏期间的防霉措施 霉变甘蔗往往有酸霉味及酒糟味;将甘蔗纵剖后,霉变甘蔗的剖面呈灰黑色、棕黄色或浅黄色,轻微者在纵向的纤维中可见杂有粗细不一的红褐色条纹;霉变甘蔗的表面一般都色泽不鲜、外观不佳,节与节之间或小节上可见虫蛀痕迹。 2、霉变甘蔗中毒 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 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 2、霉变甘蔗中毒 (一)中毒机制 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毒素为3—硝基丙酸,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二)中毒表现 其毒性非常强,进食2—8小时后会出现呕吐、头晕、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昏迷、呼吸衰竭,病死率及出现后遗症率达50%。 (三)治疗与预防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在发生中毒后尽快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对症治疗。主要在于预防,不吃霉变甘蔗 预防食源性疾病—生活小常识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4℃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