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15):3142-3150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5.008
40%氟菌·唑醚悬浮剂的研制及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效果
1,2 1 2 1 1 1 1 1
张 鹏 ,王文桥 ,黄啟良 ,孟润杰 ,赵建江 ,马志强 ,韩秀英 ,张小风
1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
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摘要:【目的】筛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
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并确定其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方法】采用叶盘法测定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不同配比混合物对致病疫霉的毒力并根据Wadley 公式计算增效
系数,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采用流点法、黏度曲线法确定润湿分散剂,通过“湿法”研磨工艺加工不
同助剂含量的样品,调节样品的流变学特性,逐步优化配方;确定最终配方后,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加工悬浮
剂样品,测定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以 10 ﹕1 和 1 ﹕4 混合时对致病
疫霉毒力表现增效,增效系数分别为1.56 和1.66;40%氟菌·唑醚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氟吡菌胺≥8%、吡唑醚
菌酯≥32%、1%Terwet1004、2%Tersperse2700、2%Morwet D425、0.5%硅酸镁铝、4%乙二醇、3%SAG630、水≤47.5%;
2
在用量为480、360、288 g a.i./hm 时,40%氟菌·唑醚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94.38%、92.20%、
88.22%。【结论】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混配使用对致病疫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力增效作用;按照选定的配方加工成
的40%氟菌·唑醚悬浮剂样品粒径小,悬浮率高,贮存稳定,在田间条件下对马铃薯晚疫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40%氟菌·唑醚悬浮剂;配方筛选;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效果
Development of 40% Fluopicolide·Pyraclostrobin Suspension
Concentrate and Its Controlling Efficacy to Potato
Late Blight in the Field
1,2 1 2 1 1 1
ZHANG Peng , WANG Wen-qiao , HUANG Qi-liang , MENG Run-jie , ZHAO Jian-jiang , MA Zhi-qiang ,
1 1
HAN Xiu-ying , ZHANG Xiao-feng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红肉脐橙’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pdf
- ‘美人酥’和‘云红梨1号’红皮砂梨果实的着色生理.pdf
- ‘星都1号’和‘星都2号’草莓及其亲本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分析.pdf
- 1BL_1RS小麦的分子和细胞学鉴定及黏类CMS育性恢复区域分布的分析.pdf
- 2D-DIGE技术研究自交不亲和杏品种‘新世纪’花柱表达蛋白.pdf
- 3个紫花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pdf
- 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pdf
- 3种甜樱桃病毒PNRSV、PDV及LChV-2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pdf
- 3种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研究.pdf
- 4种旱作谷类作物根系发育规律的研究.pdf
- 42—62日龄康贝尔麻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需要量.pdf
- 43份三色堇、角堇材料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pdf
- 60Co-γ辐照处理对低温储藏糙米品质及微结构的影响.pdf
- 68个主推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分析及基因推导.pdf
- 139份小麦品种(系)抗秆锈性测定及其Ug99 抗病基因分子检测.pdf
- 1970s—2000s中国高粱杂交种亲本遗传距离演变的SSR分析.pdf
- 1980份小麦地方品种和国外种质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pdf
- 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pdf
- 2007年江浙地区二化螟抗药性检测.pdf
- 2011—2050年RCP4.5新情景下东北春玉米种植布局及生产评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