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10):3015-3024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8.10.014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1,2 2
王小燕 ,于振文
1 2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 ;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 )
摘要: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试
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防雨池栽条件下进行,选取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 20 为试验材料。利用 15N 同位素示
踪技术,于开花期和收获期分别测定各器官中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量与分配比例、成熟期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
等。【结果】施氮量和灌溉量对植株吸氮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互作,其中灌溉量的效应大于
施氮量的效应,是影响以上诸项指标的主导因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灌溉量,成熟期氮素吸收总量增加,
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随灌溉量增加,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增大,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
比例减小,表明增加灌溉量导致氮素吸收总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实现的;
增加灌溉量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稀释效应则主要表现为,增加灌溉量抑制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
转移,最终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灌溉量不变,施氮量由 120 kg·ha-1 -1
增加到 240 kg·ha ,各营养器官中
氮素的积累量增加,但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率降低,最终籽粒蛋白质含量亦不高。【结论】
施氮量为 120 kg·ha-1 ,全生育期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W2N1)的处理,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向籽粒分配量大,开
花前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转移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水分利用率亦最高,但籽粒产量仅为5 534.26
kg·ha-1 -1
;施氮量为 120 kg·ha ,全生育期灌溉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W3N1)的处理,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向
籽粒分配量、氮素向籽粒转移率、水分利用率均较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达14.54%,籽粒产量达7 411.37 kg·ha-1 ,
是本试验的最佳处理。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灌溉量;氮素吸收转运;蛋白质含量;产量;水分利用率
Effect of Irrigation Rate on Absorp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in Wheat
WANG Xiao-yan1,2, YU Zhen-wen2
1
( Key Laboratory of Crop Cultivation Physiology and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Shandong; 2Agronomy Colleg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发育时期花生胚混合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pdf
- 不同发育时期水稻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遗传分析.pdf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物的补偿性生长.pdf
- 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草甸草原土壤生物性状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pdf
- 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土壤 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的影响.pdf
- 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旱作苹果园土壤贮水的影响.pdf
-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旱地土壤水热效应及西瓜产量的影响.pdf
- 不同干燥方法对紫薯干燥效率及品质的影响.pdf
- 不同甘薯品种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清除DPPH•的行为特征差异.pdf
- 不同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光抑制、光氧化和早衰的关系.pdf
-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pdf
- 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pdf
-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细菌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pdf
- 不同施肥时期对冬枣15N贮藏及翌年分配利用的影响.pdf
-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pdf
- 不同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pdf
- 不同施肥制度下中国东部典型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氮的组分特征.pdf
- 不同施磷水平下4种柑橘砧木的根际土壤 有机酸、微生物及酶活性.pdf
- 不同时期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pdf
- 不同时期施硅对超级稻产量和硅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