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14):2705-2717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14.003
超级杂交籼稻抗倒能力比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
吴晓然,张巫军,伍龙梅,翁 飞,李刚华,刘正辉,唐 设,丁承强,王绍华,丁艳锋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95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抗倒性超级杂交籼稻抗倒伏性差异及其原因,并分析氮素影响超级杂交籼稻抗倒性
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水稻高产抗倒伏品种选育与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抗倒伏
品种)和Ⅱ优 084(易倒伏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2012 年设置 0、150 和 300 kg·hm-2 3 个氮肥水平,2013
年设置 135、270 和 405 kg·hm-2 3 个氮水平,比较不同处理倒伏发生率,并从力学、形态学和生理学指标等方面
分析倒伏差异的原因。【结果】Y 两优 2 号产量达 11.7 t·hm-2 ,较Ⅱ优 084 高 9.45%。这主要归因于 Y 两优 2 号较
高的穗粒数及颖花量,二者分别较Ⅱ优084高28.0%和31.8%。与Ⅱ优084比较,Y两优 2号成熟期田间倒伏率明
显减少,倒伏指数下降 19.0%,差异达显著水平,原因是 Y 两优 2 号基部节间显著缩短,茎壁明显增厚,叶鞘单
位长度干重显著提高,从而弥补了茎秆粗度方面的劣势;其基部节间单位长度茎干重虽略有降低,但结构性碳水
化合物含量较高,导致茎秆弯曲应力和折断弯矩显著增加,抗倒伏性提高。随施氮量增加,超级杂交籼稻基部节
间茎秆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导致倒伏指数显著上升。大幅增加氮肥水平显著降低了抽穗期单茎鞘干重和灌浆后期
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叶鞘干重,从而使得茎秆质量变劣,且叶鞘对茎秆的保护和支持能力降低;此外,基部节间茎、
鞘中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茎秆弯曲应力和折断弯矩随之下降,倒伏风险增加。Ⅱ优 084 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
折断弯矩大幅降低,甚至低于 Y 两优 2 号高氮水平,导致倒伏指数明显上升,尽管增加氮素用量未能显著增加其
倒伏率,却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产量。【结论】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壁厚度以弥补茎秆粗度不足的劣势,增加
叶鞘充实程度,提高对茎秆的保护和支撑作用,是增强超级杂交籼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的主要途径。氮素
主要通过降低基部节间叶鞘充实程度及茎秆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特别是木质素的含量,从而降低茎秆强度,
增加倒伏风险。
关键词:超级杂交籼稻;抗倒伏;氮素;茎秆强度;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Characteristics of Lodging Resistance of Super-Hybrid
Indica Rice and Its Response to Nitrogen
WU Xiao-ran, ZHANG Wu-jun, WU Long-mei, WENG Fei, LI Gang-hua, LIU Zheng-hui, TANG She,
DING Cheng-qiang, WANG Shao-hua, DING Yan-fe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Jiangs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Crop Production/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griculture/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 and Ecology in Southern China, Nanjing 210095)
Abstract: 【Objective 】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two super-hybrid rice varieties which ha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磷素对磷盈亏的响应.pdf
- 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pdf
- 长期施肥下黑土重金属的演变特征.pdf
- 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pdf
- 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方法.pdf
- 长期施肥下中国典型农田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时空演变.pdf
- 长期施钾及小麦秸秆还田对北方典型土壤固钾能力的影响.pdf
- 长期施钾下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钾素固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pdf
- 长期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pdf
- 长期施用含硫含氯化肥稻田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特征.pdf
- 超声波辅助食盐腌制对不同部位秦川牛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pdf
- 超声处理对羔羊皱胃酶提取活性的影响.pdf
- 超甜玉米果穗形态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pdf
- 潮褐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后效及去向研究.pdf
- 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 I.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pdf
- 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pdf
- 成都平原周年耕作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持续效应.pdf
- 成花素基因PdFT的克隆及其对牡丹成花的影响.pdf
- 成肌细胞成脂过程中PPARγ、C_EBPα和Myogenin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变化.pdf
- 成团泛菌对玉米自交系PS056致病性基因yhfK的克隆.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