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CT扫描技术规范及应用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颈部CT扫描技术规范及应用 聊城市光明医院影像科 刘乐涛 CT标准化操作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技术的提高,CT检查正逐渐成为医疗过程中的常规检查。CT在人体各部位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CT可以进行三维重建、CTA、血流灌注成像、仿真内镜等,CT变得几乎无所不能。这种情况下,通过对CT质量控制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查技术参数,提高影像图像的诊断质量,合理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达到正确诊断疾病的目的便显得尤为重要。 操作的方法和程序 1.检查前准备 (1)认真阅读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及部位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去除头、颈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检查前4h禁食。 (5)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注意事项】 1.应注意扫描检查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 2.增强扫描后,病人应留观15min左右,以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3.由扫描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并签名。 (一)颅脑CT扫描 【适应证】 1.颅脑外伤。 2.脑血管疾病。 3.颅内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 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1)平扫 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或序列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听眦线。 ⑤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80~90mm。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根据病人头颅的具体位置,扫描机架作适当倾斜,使射线方向与颅底平面平行。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⑨扫描层厚:5~10mm。 ⑩扫描间隔:5~10mm。 ⑾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⑿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 ①对比剂用量:成人为60~100ml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接体重计算为2ml/kg。 ②注射方式:用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速率1.0~2.0ml/s,如重点观察病变的血管特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6~20s做动脉期扫描,60~70s做实质期扫描。 ④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 (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和增强图像。 (2)窗位:L30~40HU,窗宽:W70~100HU。 (3)骨窗窗位: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 (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5)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 CT值。 (6)根据临床需要,可行图像重建。 (二)鞍 区 【适应证】 1.鞍内肿瘤。 2.颅脑外伤累及鞍区。 3.观察鞍区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情况。 4.鞍区先天性发育异常。 5.鞍区肿瘤术后复查。 6.鞍区血管性疾病。 7.鞍区感染。 8.鞍区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 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2.检查方法反扫描参数 (1)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 (2)扫描方式:横断位扫描,(或冠状面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4)扫描定位基准线:听眦线。 (5)扫描范围:从前床突至后床突。 (6)扫描机架倾斜角度:与鞍底垂直或与鞍背平行。 (7)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8)扫描层厚:2~3mm。 (9)扫描间隔:2~3mm。 (10)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11)扫描参数:根据 CT机型设定。 (12)对比剂用量:60~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13)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1.0~2.0ml/s。 (14)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人后延迟13~18s开始扫描。 3.摄片要求 (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及增强图像。 (2)窗位:L30~50HU,窗宽:W250~350HU。 (3)骨窗窗位: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 (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