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其实可以以“礼”服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其实可以以“礼”服人.doc

德育其实可以以“礼”服人   摘 要: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对学生以礼相待,看似平常之举,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篇从实践案例出发,通过对学生小伟以礼相待,一个心理上存在障碍、行为习惯上存在问题的特殊学生得以成功转化,让我们得出了一个道理:德育其实可以以“礼”服人。待学生以“礼”,其实代表了一种尊重、一种关爱、一种鼓励。   关键词:问题学生;以“礼”服人;关爱与尊重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礼仪不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社会交往中事情成功的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够以“礼”待之,许多事情就容易成功,许多矛盾就不会激化。在学校,如果老师能“以礼服人”,即用“礼”来教化人,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更有成效。从2006年起,基于湖南省株洲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农民工子弟太多,家庭教育过于缺失,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基础薄弱的状况,学校领导智慧地提出了“三礼(礼貌、礼仪、礼节)教育”的德育策略。现在,老师们正在尝试运用“三礼教育”手段,去解决一些棘手的学生问题。“三礼教育”已经从全校宏观的教育形式渐变成针对学生个案的微观教育手段。   一、个例行为之背景   小伟同学,男,311班学生,身高1.85米,初二上学期因多次与同学打架无法继续就读,从湖南省株洲县某民办中学转入我校,初三毕业顺利考取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该同学自小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父亲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单位远在浙江,便将小伟托付给常住株洲的姨奶奶照看。   刚转入我校时,小伟的表现依然很差。一次英语课,因为他趴在桌上睡觉,老师把他叫醒,没料到他突然发飙,把桌子举起来砸向地面,大声怒吼,手握拳头,全身发抖,摆出想和老师决斗的架势。还有一次下课时,几个同学在一起说笑,不知怎么的,他发火了,和同学厮打起来,个子矮小的同学还受伤不轻,当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时,他突然朝墙上撞去,顿时把老师吓蒙了。这样类似的现象连续发生了几次。后来,小伟的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他近乎崩溃,变得更加沉默、更加消极,对学习更加抵制。半个学期下来,期中考试成绩很差。   二、个性心理之分析   我作为他的物理老师,也是学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班主任唐老师找到我,交流了详细情况,他相当担忧哪一天会出事,建议劝小伟回原校就读。我拒绝了他的要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很理解班主任的苦衷,但是我更同情这位学生的遭遇。优秀的学生我们固然欢迎,但是我们更大的责任是去教化和转变那些学习下降、表现欠佳的学生。我建议做一次深入的家访,作好心理剖析,从文明礼仪教育入手,科任教师齐心协力,以礼相待,相信会有“金石为开”的效果。   对“问题学生”的分类,我比较认同这样三类。第一类:小群体型(即所谓的“坏”)。他们的特点是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不良人群有联系,有反社会意识。他们对老师有敌意,软硬不吃,学生都害怕他们。第二类:心理型(即所谓的“怪”)。他们的特点是行为有悖于常态,让人费解,有攻击性、自卑性,抑郁,狂躁,患有孤独症。这样的孩子一般与遗传、童年(一般6岁以前)的经历、家庭教育有关系。第三类:行为习惯型(即所谓的“赖”)。他们的特点是知错认错,但屡教不改。本性不坏,但给人的感觉就像“黏糕”一样,总也甩不掉[1]。   小伟的问题属于第二类。小伟自小父母离异,缺乏父母关爱,没有家庭温暖,学习基础薄弱,家庭教育缺失,所以导致性格内向偏激,与人交往存在障碍,不合群,性格暴躁,懒散厌学。这种现象不是小伟自己造成的,是他的家庭不幸所致。教育的责任是:给无助的心灵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以信心[2]。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抛弃他,我们要用自己的宽容来端正小伟的人格。在学习上做他的老师,在生活上做他的知心朋友,帮他打开“心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三、以“礼”服人之措施   我们七个科任老师召开了一个有关小伟转化和教育工作的专题研讨会,大家一致同意对他以“礼”相待,以“礼”服人。有了这个基调之后,大家有了信心,体育老师特别提出了小伟的长处,他个子高,有一定的篮球基础,爱好篮球;我也肯定了他思维独特、分析能力较强的优点。顺着这些长处,我们确立了八字教育方针:鼓励为主,以“礼”服人。共同商讨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开展班级“文明礼仪”大讨论。班主任老师发动全班学生以“以礼相待”为主题开展系列班会:①班级文明礼仪存在哪些主要问题;②师生之间是否应该以礼相待;③礼貌待人从“我”做起。   二是借心理咨询之力获得自我认知。心理咨询室陈满娥老师与小伟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小伟从人际关系和与人相处的自我认知中获得“破冰”,为各科教师与之接触提供条件。   三是创造以“礼”相待的机会,关心鼓励其成长。首先是七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