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实习一 白 细 胞 分 类 实习内容和要求 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血涂片制作、染色 掌握白细胞分类方法 掌握周围血液中五种正常白细胞形态,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复习) 准备工作: 将显微镜的工作台擦干净 将要观察的标本和各种器具准备好 取用: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底座 放在离工作台边缘8-10厘米处,偏左的位置 目镜10×,物镜10×、40×、100×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对光: 双目显微镜:调节双目镜宽度,直到在两个目镜上双眼同时观察时,两个图形的视场正好完全重合 逆时针转动转换器使10×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 转动粗调焦器,把镜筒向上提起。转动旋转器,使低倍接物镜对准载物台的圆孔。二者相距约2cm左右,打开光源按钮,向前向后移动按钮,两眼对着目镜观察,调节光线的强弱至适宜强度 根据物镜的放大倍数调节聚光镜的高度--使用油镜时由于放大倍数大,镜像亮度小,需要较强的照明-将聚光镜升至最高处 低倍镜的使用 将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用玻片夹固定,使标本对准通光孔正中 俯首侧视接物镜,并顺时针方向旋动粗调焦螺旋,升高载物台,使载物台上升到玻片与接物镜约0.5厘米处--不能碰到玻片 从目镜观察,并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至能见到物像为止 调节细调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高倍镜的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进一步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转动细调焦器,上下调节,使物像达到最清晰为止 合格的显微镜操作距离是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刚好合用的,一般稍为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一定是在低倍镜下能看清物像的前提下进行 油镜的观察 在高倍镜下看到标本后,把需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下降载物台约1.5厘米 将物镜转离光轴,在盖玻片所要观察的部位上滴一滴香柏油,把光阑升至最大 换上油镜,小心调节粗准焦螺旋,慢慢上升载物台,从侧面观察油镜下端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当油镜的下端开始触及油滴时即可停止 从目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标本物像 观察完毕,下降载物台,将油镜转离光轴,用干的擦鏡纸轻轻地吸掉油镜和盖玻片上的油,再用浸湿二甲苯的擦鏡纸擦拭两三次,最后用干净的擦鏡纸再擦拭两三次 注意事项 禁止单手提取 禁止拆散显微镜上任何部件 镜检时--坐姿端正、自然、舒适,双目同时睁开观察 镜检顺序--必须是低倍-高倍-油浸镜 低倍镜检时必须一边俯侧观察载物台上升一边转动粗调螺旋,然后才能在目镜中观察降低载物台找物像 用高倍镜和油浸镜时,绝不能转动粗调螺旋 观察带有水或其他药液的标本,一定要加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盖玻片周围溢出的水或药液,以免接触腐蚀显微镜 显微镜各部分必须保持清洁 光学系统部分--必须用擦镜纸轻轻揩擦,若镜头等光学部分积有灰尘时需先用洗耳球吸去灰尘后再擦拭,必要时可略蘸些二甲苯进行揩擦 金属等机械部分--可用纱布擦拭 显微镜用毕后,必须把接物镜移开--两个高、低倍接物镜以“八”字形朝前方,然后取出装片 拔掉电源,放回原位,罩好防护罩。最后要按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如实填写该仪器使用情况 --加强责任心,养成爱护仪器的习惯,严格操作规程 血涂片制备方法 手工推片法 薄血膜法 1)采血: 选择耳垂边缘或手指肚,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肤。等待干后,用消毒后的刺血针刺入皮肤,深约 2 毫米。待血液从针孔流出,用干棉花擦去第一滴血 轻轻挤压,使血液流出形成绿豆大小的血滴 取血1小滴(15-20?l),置载玻片的一端1.5cm处或整片的3/4端 2)制备血涂片: 左手持平载玻片,右手持推片接近血滴,使血液沿推片边缘展开适当的宽度 推片与载玻片呈30°~45°,匀速、平稳地向前移动推制成血涂片 3)干燥:--迅速干燥,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可置于37℃温箱中保温促干 标记:在载玻片一端用记号笔编号--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形态学检查的前提 注意事项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制备血涂片: 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 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 血膜厚度、长度与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 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 血细胞比容高于正常时,血液黏度较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应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 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度 血涂片染色 目的: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 过程:固定和染色 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 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 瑞特(Wright)染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