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巴藏族民居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康巴藏族民居文化.doc

浅谈康巴藏族民居文化   摘 要:由于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分布的地理环境不同,所以不同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民风、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居装饰文化。康巴藏族民居装饰文化在民族建筑文化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特色。本文主要以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的康巴藏族龙谷村的碉房民居和帐房民居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康巴藏族民居的装饰文化。以期更多   的人了解、熟悉、保护和传承康巴藏族民居的装饰文化。   关键词:康巴藏族;碉房民居;账房;装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53   一、前言   康巴地区是英雄史诗《格萨尔》发源地,它是一个以康巴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之地,同时康巴地区也是中国早期历史上民族频繁迁徒的“民族走廊”地带,所以古代南、北民族在此留下了非常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是藏汉文化、农耕文化以及畜牧文化的交汇之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些文化在康巴地区相互碰撞、相互吸纳、相互借鉴,从而形成了既具有与其它藏区文化相同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多元性的历史印记,这便是康巴儿女创造出的“康巴”文化。康巴藏区独具特色的粗犷、奔放、绮丽的美丽的自然风情景观与灿烂、悠久的“康巴文化”编织成这里独具特色的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康巴地区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康巴藏族人,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这纯朴的民风民俗,所以他们的建筑、装修风格和服饰也独具藏区民族风情。作为康巴藏族民俗文化村之一---龙古村,其民族文化传统保留最为完整和完善。龙古,意为“沼泽之地”,在古代是土司手下艺人工匠的聚居的地方,长期受到贵族生活习惯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龙古更加充满神秘的气息。   二、康巴藏族龙谷村的民居---碉房   碉房是康巴藏区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由于外形很像碉堡,故称碉房。康巴藏族的碉房多为石砌碉房,归因于藏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的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砌墙,从而室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碉房外墙并非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而是逐渐向上收缩,从建筑外形上看碉房墙厚并且窗子非常小,给人一种浑厚稳重的视觉感觉,但碉房室内的墙壁则保持垂直。在高原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白色的碉房与蔚蓝色的天空形成色彩明朗且和谐的对比效果,远远望去格外亮丽。碉房外部的色彩装饰古朴粗犷、纯净艳丽,一般有白、红、黑三种颜色,三色依次代表吉祥、权利、扫除晦气,在颜色的选取方面表现出藏族人民热爱生活、坦诚、纯朴的特点和对信仰的虔诚。藏族人民尊重、珍爱劳动成果,用牦牛骨或羊头骨装饰门楣,同时还起到纳吉避邪的作用。此外,藏族人民还会在屋顶四角或大门的门楣上安放白色,给房屋的墙壁刷白灰,过节时门窗和木制家具用白面点、白点或划白线等等,这些色彩和图案的运用均表现出了藏族人们远古流传下来的各种崇拜。   龙古村的碉房,无论是门、窗、檐,还是室内的结构和陈设,都充分保持了藏式建筑的风格。但门窗的每一部分都以不同的手法进行了修饰。康巴藏民在室内装饰上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美轮美奂,透出极高的审美意识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他们对室内的装饰十分讲究、异彩纷呈,上至天花板下至与地板相接的墙角都布满了彩绘雕饰,尤其是彩绘的横梁和柱头、大门等木结构空间的装饰充分展示了藏民的装饰才能。藏区没有专门的雕刻师,每家每户基本都有人会雕刻,通常都是按照传统图纹做装饰,但是因为雕刻很费时间,所以要请很多会雕刻的好朋友一起帮忙才能完成。因为只是雕刻一个客厅的话,四五人一起也要花两三个月才能雕刻完,工作量可谓之大。   康巴藏族的民居一层通作养牲畜、家禽、堆放杂物或者做车库之用。二楼是家人主要的居住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这一层除了卧室、客厅、客房、厨房和厕所外,还布置了专门供奉神佛的经堂。通常经堂宽敞华丽,也是主人家装修花费精力最多、装饰最华丽的地方,与其它空间相比经堂在居室中形成了很大的视觉对比和反差,从而营造出了神圣且令人敬畏的宗教氛围。经堂的一面墙装修成彩画和彩雕精巧的巨大佛龛(佛龛是供奉佛像、神位的小阁子,多为木质)。经堂内有为喇嘛精制的禅床,禅床上铺垫了厚实、华美的毛毯。经堂在藏民心中是神圣不可玷污的地方,甚至连主人自己也不能坐卧。藏民每天都要打扫经堂,他们认为只有把经堂打扫得一尘不染才能展现他们对信仰的忠诚。设于二层室中的火塘是室内功能核心,是藏族世俗生活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家庭的象征,同时也是火神、祖先神栖息的场所。   火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有下沉式的,也有直接以石或木在主室中围起来的,还有的为了保护小朋友,会在火塘四周设围栏。此外,也有的藏民会在火塘上方放置转经筒,利用火的热量使转经筒不停旋转,达到为家人祈福的作用。火塘一般较为干净,是藏民们比较讲究的地方。炊饮是火塘最基本的功能,人们在火塘上架锅支壶蒸煮烹食物。在较落后的藏区电是很珍贵的,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