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旱作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pdf

半干旱地区旱作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干旱地区旱作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摘 要 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世界性的问题。全球半干旱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0.996。我国 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1.7%,80%的耕地无灌溉条件,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干旱等自 然灾害同时发生,是全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环境敏感和生态脆弱带。近年来, 随着生态环境治理、退耕还草、封山禁牧、发展畜牧、结构调整,紫花苜蓿以其适应性广、抗逆 性强、培肥改土、营养价值高而成为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的牧草品种。宁南山区地处黄土高原, 是典型的半干旱区,紫花苜蓿留床面积稳定在30万hⅢ2,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立地条件差,栽培管 理技术落后,造成紫花苜蓿产量低、品质差,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步伐。因此,研究适宜旱地种植 的紫花苜蓿品种和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成为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紫花苜蓿品种引进以及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但针对旱作条件下的紫 花莒蓿抗旱播种保苗优化技术、氮磷钾组合效应、施肥对旱作苜蓿地土壤环境影响以及生长期土 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阐明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从生态学角度揭示该地区早地 紫花苜蓿生产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和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为建立紫花苜蓿优 质高产栽培管理制度、发展旱地节水农业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常规田问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半干旱地区引进苜蓿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进行了评价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组合对旱地紫花苜蓿农艺性状、生理生化 指标以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并对旱作条件下长期栽培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平衡与利用效率进行了综 合评价。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对宁夏旱地引种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 不同生态类型区,苜蓿生育期、返青期、越冬率明显不同。生长期由南向北逐渐缩短,以固原紫 花苜蓿生长期最短;生育期北部较南部长;返青期北部较早南部较晚,南北相差lOd左右;越冬 率北部较高,南部较低。参试品种均能正常越冬,其中以固原紫花苜蓿返青最早,越冬率最高, 分枝数最多,magnum-5、中苜1号分枝数最少:种植第二年起第一茬分枝数显著高于第二茬和 第三茬。 2.在对旱地紫花苜蓿各项指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生态适应性评价得出:Able产量 11.99t/hd最高,稳定性最好,适应四个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综合评价为最好;中苜1号产量 11.28t/Im2,稳定性好,适应性广,适于四个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综合评价为好;朝阳产量9.13 t/h=2最低,稳定性较差,综合评价较差;固原紫花抗旱、耐寒性较强。 3.通过对半干旱地区苜蓿抗旱保苗技术研究发现苜蓿草产量、越冬率与秋播时期存在显著 相关性,该地区应在8月15日以前结束播种:影响苜蓿草产量和品质最关键因素是播种密度, 其次为播深、播种方式、行距,最佳组合为行距25c=、播深2c=、播量19.5kg/hm2、条播覆土: 人工接种根瘤菌不仅能提高根系的结瘤率,而且植株再生速度、分枝数和苜蓿鲜草产量都优于不 接种,根瘤菌拌种比土壤接种增产13%。 4.紫花苜蓿鲜草产量(y)与主要构成因素分枝数(墨)、株高(j(2)有真实的回归关系,并成正 数(X:)、株荚数(您)、株粒数(】(‘)、单株产量(XD均为正相关,与株粒数成负相关,多元回 Ⅲ 归模型为:y_--1339.78+6.22Xl+12.30X2+14.91)【3-5.31X.‘+1876.01)(6 5.不同氮磷钾组合下,各茬次紫花苜蓿单株株高、单株重、单株分枝数、主茎长、主茎重、 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性状的表现不同,单位面积干草产量、产量结构也发 长,叶面积指数最大,干草产量最高,第一茬产草量占总产量的61%;生长5年的旱地紫花苜蓿 KKPXNN。 革产量与氮、磷、钾肥均为正相关,相关性大小顺序为PPX 6.种植苜蓿和施肥可以使土壤环境发生变化。经过一个苜蓿生育周期,从春季到秋季苜蓿 地土壤pH值、全盐含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均呈下降趋势:施肥 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变化不大,有机质、全钾、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增加。 7.不同草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旱作苜蓿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土 层深度含水量也不同。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到第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