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和郭沫若诗词中爱国情怀比较.docVIP

辛弃疾和郭沫若诗词中爱国情怀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弃疾和郭沫若诗词中爱国情怀比较.doc

辛弃疾和郭沫若诗词中爱国情怀比较    内容摘要:辛弃疾和郭沫若在爱国情怀上的相同之处有: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深沉的爱恋;都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不满。两者的不同点是:辛弃疾的爱国是充满忧虑愤懑的,且有忠君思想的局限性;而郭沫若则是充满希望的,并与赞美自然相结合。形成其不同之点的主要原因有: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思想文化。    关键词:辛弃疾 郭沫若 诗词 爱国 情怀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要作品有:《郭沫若全集》、《中国史稿》等。辛弃疾是南宋时代的著名爱国词人,而郭沫若则是20世纪的伟大爱国诗人。他们的诗作中都表现出对于国家深沉的爱,其爱国情怀自然有其相同之处。然而,由于两人的时代背景与创作风格不同,思想上必然也有较大区别,所以诗词中的爱国思想也会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就对两位作家在诗词中体现出的爱国情怀的不同做了一番研究。    一.辛弃疾和郭沫若诗词中爱国情怀的相同之处    辛弃疾和郭沫若诗词中所表达出的爱国情怀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方面,两位作者有着相同之处,下面我们就加以具体分析。    1.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深沉的爱恋    一个爱自己国家的人,一定会是眷恋祖国大好河山的人。两位诗人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这样一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1]郁孤台下一江水,成为了词人流不尽的伤心泪。词人独立造口,抬望眼,远望长安,却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可见对于北方沦陷区长期不得收复的强烈不满。这种对于失去的神州大地的缅怀之情正是来自于对于祖国山河深沉的爱。此外,辛弃疾在诸多词作中描写了壮丽阔大的神州河山,亦见其炽热的爱国之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也抒发了歌颂英雄、渴望报国的强烈感情。    同样,现代诗人郭沫若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时见笔端。诗人的《炉中煤》写于1920年,是其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表达了眷恋祖国的感情。在该诗篇中诗人把祖国看作是一位年轻的女郎。诗中有这样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由此可见,郭沫若抒发了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通常是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深沉的爱。除《炉中煤》以外,还有《晨安》中的“晨安!我年青的祖国呀!晨安!我新生的同胞呀!”也呼喊出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感情,今日读来仍让我们感到激情澎湃。    2.都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不满    因为深沉地热爱着祖国,所以两位作者都表达过对于奸佞小人的不满。辛弃疾在二十年为官时期,受尽压抑、排挤的苦闷。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曾有这样的感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在屡次被弹劾或起用的情况下,他对投降派的弄权误国始终是有着强烈不满和反感的。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辛弃疾以汉武时期的陈皇后自比,又用玉环飞燕来暗示朝廷中的投降派。词中一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认为投降派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字里行间可见他对奸佞小人的厌恶与批判。    郭沫若对于奸佞小人的不满集中体现在《凤凰涅??》中。诗中有一章为“群鸟歌”,其中描写了岩鹰、孔雀、鸱枭、鹦鹉等凡鸟在凤凰浴火时的卑微猥琐的表演。如岩鹰的话“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灵长!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从今后该我为空界的霸王!”凡鸟愚蠢而又自鸣得意的形象跃然纸上。描写凡鸟认为凤凰愚蠢反衬了凤凰的伟大。同时,郭沫若用凡鸟借指那些自以为是的卑鄙之人,极力批判了这些人故作聪明实则愚昧不堪,作者的不满厌恶可见一斑。    二.辛弃疾和郭沫若诗词中爱国情怀的不同之点    辛弃疾和郭沫若由于身处不同的时代,他们所接受的思想文化也是有区别的。所以,两者的爱国情怀必定会有诸多不同点,下面就对两者爱国情怀的不同之点做了一些分析。    (一)辛词爱国情怀的特点    辛弃疾“在他出生的时候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2]由此可见,辛弃疾的爱国之情产生是必然的。然而,在其词作中体现出的爱国情怀的特点是与忠君思想相结合。    1.对南宋危局的忧虑与愤懑    辛弃疾所处的时代,女真贵族统治者频频发动掠夺战争,他也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然而面对如此激烈的民族矛盾,南宋朝廷却一味苟安,将北方沦陷区抛之脑后,又向南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下,对国家充满热爱的辛弃疾自然是对当前形势充满忧虑的。同时,词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