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丽的鹤城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简介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东北与本省绥化地区、 :现辖7市辖区,1县级市,8县。市辖区:龙沙区、铁锋区、建华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县级市:讷河市.县:富裕县、拜泉县、甘南县、依安县、克山县、泰来县、克东县、龙江县。 :概况介绍齐齐哈尔是中国黑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交界地区,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561.1万(市区143.9万)。面积43000平方千米。齐齐哈尔又称鹤城,因为国内著名湿地之一扎龙自然保护区在此,并且拥有几十种鹤而闻名。齐齐哈尔市还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辖市,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辖七个区、一个市、八个县。齐齐哈尔是被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 1970年将嫩江县划给黑河市,1993年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划给大庆,现在总面积约为43000平方公里。)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南32公里处,因此,这里又被誉为“鹤的故乡”。“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 齐齐哈尔的民俗 齐齐哈尔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方。不同的地域风俗都不尽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三十晚饭一般不炒菜,就是粉条炖猪、羊肉,烀猪头,吃手扒肉。吃饭时晚辈们给长辈敬酒磕头。当晚去舅舅、伯父、叔父和岳父等近亲长辈家敬酒磕头。大年初一那天人们早早梳洗打扮,都换上节日的服装,走上街头,三五成群,逐户拜年,给长辈们请安、点烟、磕头。每到一家都受到热情招待,将全村走完为止。妇女们一般从初二开始拜年,身穿各种花色服装,给近亲的长辈们拜年。到外村走亲串门需过正月十五以后,见面后都有给长辈们磕头的习俗。 春节期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哈肯拜舞、打“包考”球 曲棍球 、毛得他特勒 拉棍 、赛马、摔跤、比箭、屋如古乐台勒 故事会 、讨乐卡其 猜谜语 、白乐苦那得勒 抓迷藏 等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是黑灰日,到那天人人都往脸—亡抹锅底灰,不抹黑者不吉利。大人起床后取下锅底灰,先将自家的孩子抹上黑灰,东西邻舍和亲属之间对抹,打上花脸,嬉闹不止。 齐齐哈尔的蒙古族风情 齐齐哈尔地区的蒙古族世居嫩江流域,是一个淳朴、剽悍、善良、吃苦耐劳的民族。生活习惯颇有独到之处。 [那达慕] 建国后,蒙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古族人民自豪地唱起“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之意,历来是蒙族的盛大节日。而今,逐渐演绎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三勇绝技” 骑马、射箭、摔跤 外,还增添了电影放映、体育表演等项目。大会的饮食文化也很有特色。“手把肉”是首菜,即把整羊煮熟,用大盘端上桌。在大块地品尝手把肉的同时,烈酒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民诚心城意地用烈酒招待客人,男女老少随着马头琴声,翩翩起舞,到处是欢乐祥和的场面。 [敖包会] 敖包,又称“封堆”,最早是大草原辨别道路和交界的标志。敖包始见于清代,逐渐演变为民间祭祀山神、路神等活动的场所。每逢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动。摔跤、射箭,尤其以赛马夺羊最为热闹。剽悍的骑手相互追逐,人欢马叫,争抢一只羔羊。抢到羊又最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胜者。夜幕降临,月挂中天。男女老少围着篝火跳起“罕伯舞”。一曲优美的《敖包相会》唱出心声…… [蒙古包] 蒙古包又称穹庐、毡包。半农半牧地区采用固定式,放牧区采用移动式。二者外形都是圆形尖顶,以柳条、泥土为覆盖物,也有用毛毡围盖的。底部 哈那 以若干细木棍和毛皮绳相连结,成为圆形围墙。—上部 乌尼 是用长达2.3米,直径为数厘米粗的椽木与中间的“套脑”,结成伞骨形穹顶。“套脑”即天窗,用于进光、透气、出烟。门高约1.17米,宽约0.83米,分板门、毡帘两种。 齐齐哈尔的满族风情 清康熙年间,满族人陆续迁入齐齐哈尔地区,其中主要是驻防齐齐哈尔城的满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分布于城外,自成村落,即今昂昂溪区、铁锋区、梅里斯区所辖的满族聚居村前身。 [姓氏]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为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满语称“哈拉”。满族姓氏多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川、河流名称为来源,或金元时代女真人的旧姓,或皇帝赐与的姓氏,或以父祖名字之一作为本支子、孙的姓氏。随着汉族文化的影响,满族逐步改变了原来多音节姓氏,而冠以汉字姓。清末,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几乎都改为汉姓。齐齐哈尔满族有“关、富 傅 、陶、胡”四大姓氏。冠以汉姓的同姓者,不一定都是同宗的本族人。 [文化]满族人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