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丝虫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象皮肿: 仅限于肢体末端 (膝盖以下或手肘) 少波及男性外生殖器 乳糜尿也不常见 班氏丝虫象皮肿 多由鼠蹊部开始 右腿严重象皮肿 合并细菌感染 马来丝虫造成的象皮肿多局限于肢体末端 马 来 丝 虫 致 病 与班氏丝虫病症状相似,同样 会造成TPE 从病史:病人曾进入疫区且被蚊子叮咬 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 查血中微丝蚴,标本应在夜间取得 感染约6~12个月之后才会出现 可采用: 新鲜血涂片--末梢血加生理盐水查活动力 厚血片涂片法--染色镜检(苏木素染效果好) 海群生(DEC)诱导法: 口服海群生(2-6mg/kg体重)以刺激微丝蚴 45~120分钟后血中出现夜间1/3数量的微丝蚴 太高剂量反使微丝蚴数量降低(杀死微丝蚴) 免疫学方法:检测抗原、抗体 乳糜尿症状:从尿中找微丝蚴 X光检查:淋巴管显影可呈现钙化特征 诊 断 分布 丝虫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班氏丝虫呈世界性分布,而马 来丝虫仅流行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 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丝虫流行 流行环节 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病人及带虫者 传播媒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易感人群:对丝虫无免疫力人群,特别是非流行区人群进入流行区 流行因素 温度、湿度等是影响蚊(蚊孳生、繁殖和吸血活动)及蚊体内丝虫发 育和传播的主要因素 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75-90%, 故一般在5-10月流行 流 行 大部分微丝蚴被肝网状内皮细胞破坏,如无症状也不需治疗 DEC是治疗丝虫病的特效药 能杀死成虫、微丝蚴,也可预防感染 能减缓或停止阴囊水肿及象皮肿的形成 大部分病人给药后2周内血中微丝蚴消失 但少数在3~6个月时微丝蚴又会出现 伊维菌素、左旋咪唑、呋喃嘧酮 象皮肿可采用烘绑疗法,鞘膜积液手术治疗 海群生盐食用半年(50mg/d)可使中低流行 区居民的微丝蚴阳性率降至1%以下 防蚊灭蚊 治 疗 预 防 生活史: 幼虫蜕皮 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 线虫 形态: 成虫:假体腔、雌雄异体、雌虫体积大于雄虫、头、尾端结构 虫卵:外形、卵壳三层 致病: 幼虫致病 与 幼虫移行症 成虫:异位寄生 鞭虫: 成虫:前端细后端粗 生活史:盲肠, 无内脏移行过程 致病:直肠脱垂 蛔、鞭、蛲 蛔虫: 成虫:品字形唇瓣(雌、雄),尾端交合刺两根(雄) 虫卵: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性蛔虫卵 生活史:小肠,有内脏移行过程 致病:肺部(幼虫),异位寄生(成虫) 治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伊维菌素 外科手术 蛲虫: 仅见雌虫,头翼,咽管球 虫卵:内含幼虫 生活史:盲肠、肛周产卵、6小时、3种感染方式 诊断:透明胶纸法 流行:城市高于农村 种类: 以人类为终宿主的钩虫 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疾病: 钩虫病 桑叶黄、粪土痒 03 66/ec-webshow/checkCourseNumber.do?courseNumber=NN101298 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较大,美洲钩虫较小 成虫前端膨大形成口囊,具附着器官(钩齿或板齿) 雄虫尾端有一宽形、透明膜状交合伞。交合伞含似肋骨状辐射物(辐肋), 交配时用以固定雌虫。交合刺两根,细长,从交合伞中间伸出 钩虫形态上的鉴别主要在: 外形、口囊及雄虫的交合伞、刺 形 态 学 04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体形 C S 口囊 腹侧有二对钩齿 腹侧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背肋 背肋远端分两支, 每支又分三小支 背肋基部分两支, 每支再分二小支 交合刺 两端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形成倒钩,与另一刺末端合并 尾刺 有 无 两种钩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20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体形 C S 口囊 腹侧有二对钩齿 腹侧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背肋 背肋远端分两支, 每支又分三小支 背肋基部分两支, 每支再分二小支 交合刺 两端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形成倒钩,与另一刺末端合并 尾刺 有 无 两种钩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22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体形 C S 口囊 腹侧有二对钩齿 腹侧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背肋 背肋远端分两支, 每支又分三小支 背肋基部分两支, 每支再分二小支 交合刺 两端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形成倒钩,与另一刺末端合并 尾刺 有 无 两种钩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24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体形 C S 口囊 腹侧有二对钩齿 腹侧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背肋 背肋远端分两支, 每支又分三小支 背肋基部分两支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