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初步思考.docVIP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初步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初步思考.doc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初步思考   [摘 要]在高校党建工作步入较快发展阶段,党的组织生活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推进。应进一步加强指导,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树立组织生活观念,创新开展组织生活;基于组织行为学中群体心理理论,加强党员身份认同,建设组织生活文化;从功能团队走向交叉功能团队,从“关注政治上进步”走上“同时关注政治上进步和学习上进步”, 建立团队学习机制,创新开展组织生活。通过组织生活,把支部真正建设成人才培养的示范群体。   [关键词]支部组织生活 大学生党员 创新 高校党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66-02   近年来,高校党建工作进入较快发展时期,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新形势下,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组织的建设面临多样任务,其中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是一项基本任务。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不足   (一)组织生活制度执行具有随意性   针对学生党员的调查中,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三个月以上一次的高达57.51%,半年以上一次的达22.54%。与“学生党支部每月至少开展1次党日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思想交流会,每半年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每年进行1次民主评议党员,大学生党员每季度向党支部做1次书面思想汇报”的要求有较大距离。   (二)组织生活缺乏针对性、吸引力   调查结果显示,发展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日生活是目前我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与日常学习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对专业学习、人际关系、职业规划涉及少。   (三)组织生活形式缺乏多样性、创新性   学校学生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分析认为,挫伤学生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过于单调,缺乏互动。   二、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从基层组织建设本身带来的不足   1.低年级党支部人数增长快,人数多,活动开展难度增加,效果减低。本科生所属四个年级,大一很少发展党员,大二进入集中发展期,第三学期一直到第五学期,各班一般发展6到9人,所在支部属于年级或是系部,规模急剧膨胀,执行支部生活制度难度明显加大。   2.学生支部书记以及支委经验不足。进入高年级后,一般在第五学期或者六学期,入学后的新党员经过一年考察转正,成立班党支部的条件成熟后,才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委。而新支委一下从普通学生党员走到党务工作的前台,需要更多的历练。   (二)从组织生活要素上看,创新性不足带来有效性不足   1.内容上开放性不强。往往局限于支部内部开展的活动,同校园其他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不紧密,与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新要求和人才培养工作新内涵结合不紧密。   2.形式上创新性不强。在组织过程中,形式上多为发展党员,组织学习内容单一,简单读文件,读报,实际内容少,形式乏味,不够丰富。还没有与新媒体结合,较少人自觉从利用网络阵地来思考组织生活范围的拓展。   3.缺乏从大学生党员主题角度去组织活动,多数学生党员自认为,是被组织者、被教育者;更没有从大学生党员的心理期望来设置组织生活,以及提高组织生活吸引力,提升大学生党员参与度、投入度。很多大学生支部没有将组织生活与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如:心理健康、生活发展等问题。   (三)高校党务工作自身因素带来的党支部工作缺乏指导监督   一些高校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和补充不足或不及时,在具体事务繁重的同时再具体开展指导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党务工作者在缺乏有力的支持下,“一般无法准确把握党组织生活的尺度……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创新”。   三、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指导,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树立组织生活观念,创新开展组织生活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巩固纯洁队伍的有力途径。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构筑大学生党员真正精神归宿和教育阵地,以便有力应对党员数量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党员队伍优化和高校党建质量的新要求。   在高等教育迈入内涵建设的新阶段,结合人才培养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思考基础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观,把握“小支部,大党建;小生活,大教育”的重要内涵。   (二)基于组织行为学中群体心理理论,加强党员身份认同,建设组织生活文化   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看来,所谓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间的人群结合,其作用在于承上启下和桥梁作用,贯彻执行组织的学习、发展的任务,组织成员参与生产、社会活动、政治互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