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阳节与女性文化.doc
重阳节与女性文化
摘要:九月九重阳节,也是传统的女儿节、妇女节。是日,全国各地有妇女休息、登高、赏菊、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茶、喝菊花酒、荡秋千、踢毽子、跳绳子、对山歌等丰富多彩的女性习俗。
关键词:重阳节 女儿节 女性习俗 女性文化
九月九重阳节,不单单是“敬老节”,还是中国传统的“女儿节”“妇女节”。《北京市志稿》载:北京旧俗,重阳节“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民国《张北县志》载:“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以此可见,古代北方的重阳节,实际上就是当今的“女儿节”。
一、重阳女儿节主要习俗文化
(一)放重阳糕于女儿额头以祈福
此习俗,古已有之,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载:“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作三声。”当今陕北过重阳,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用来避邪。
(二)吃重阳糕
俗云:“九月九,精大软米咬一口。”九月九妇女例吃重阳糕,《隋书?五行志》载,在南北朝时,民间有“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之童谣。是日,男女老幼,皆吃重阳糕。重阳糕各地名称不同,有花糕、菊糕、五色糕、珠糕等,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三)登高
中国自古有“一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之民谣,实则指重阳登高。重阳登高有多层含义,一是登高赏秋、赏菊;二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三是登高避邪、除恶;四是祝愿生活节节高、事业步步高升;五是满足异乡游子“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的文化心理。重阳“全家登高”,当然也包括家庭女性。女性重阳登高之俗,古来已久,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即有:“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祓禊登高。”
(四)戴菊花
古代,未婚女子称为“黄花闺女”,“黄花”即指菊花。因其具有贞节、高雅品格,又有“节花”“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艺菊”“女花”“女儿花”等雅号。女孩重阳节,不但赏菊,还戴菊花。唐代李绰《辇下岁时记》(卷三)有:“九日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唐代杜枚《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五)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故重阳节有插茱萸、戴菊花之俗。《风土记》云:“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六)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女子重阳节重要娱乐方式之一,并非当今人们想象的女子娱乐嬉戏。汉武帝时,每逢“千秋节”日,宫女以之戏于后庭。秋千因为使人联想到千秋万岁的“千秋”,故被用于庆贺汉武帝生日。此俗后来传入民间,成为孩童重要娱乐节目。荡秋千的女子衣袂飘飘于半空之中,就像乘风飞舞的仙子,给人一种空灵潇洒的淋漓之美,故“秋千佳人”又是漂亮美女的代名词。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之《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含蓄传达出“外物本无心,烦恼皆自寻”的秋千哲理。
(七)踢毽子
踢毽子是中国女孩传统娱乐项目之一。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隋、唐,至今不衰。宋代高承在《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明代已有童谣:“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儿,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此俗当今依然普遍,如山东临淄,“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跳绳、下象棋、打门球、踢毽子”。
(八)跳绳子
跳绳是重阳节女孩的娱乐项目之一。跳绳运动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宋明清都有记载。唐朝称跳绳为“透索”、宋朝称“跳索”、明代称“白索”、清代称“绳飞”,民国以后才称“跳绳”。清代《松风阁诗抄》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重阳节女孩跳绳,此俗至今依然流行,如上海潍坊社区每年重阳节都举办跳绳比赛。
(九)放风筝
重阳节日,不论大人小孩,不论男孩女孩,都喜欢在此日放风筝。如广东阳江,“每逢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纸鹞放飞的最佳时节,放风筝便成了民间最兴盛的赛事。阳江是南国风筝之乡,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如江苏南通,每年重阳节都举办“传统记忆――重阳节里放风筝”主题活动。河南《清丰县志》载:“重阳士大夫仿古遗事,率登高饮菊花酒,儿童放纸鸢为戏。”在古代放风筝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娱乐活动,在民俗观念中它有“放去灾祸、放走晦气”的心理寄托。
(十)玩风车
重阳节日,与男孩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字1-10字帖 下载打印即可(免费).doc VIP
- 征信简版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最新版2024年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VIP
- 企业数字化转型框架及步骤(咨询).pptx VIP
- 针-板电极下针尖曲率和铝箔尺寸对放电机理的影响.pdf VIP
- 因式分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docx VIP
- 2025年陕西省九年级中考考试语文真题试卷(中考真题+答案).docx VIP
- T_CPIA 0052-2023 光伏组件接线盒用模块二极管.docx VIP
- 各类酒店工程造价估算((完整版)).doc VIP
- 10J301 地下建筑防水构造.pdf VIP
- 最新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司机岗)考试题库(完整版).pdf.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