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综论 一、“文化”概念界说 (一)中国古代“文化”概念: 1、先秦时“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由此引申为①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②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③美、善、德行。 2、先秦时“化”的本义,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引申为教化迁善之义。 3、“文”与“化”并联使用,始于战国末。《易·贲·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西汉末开始将“文化”连用,古人“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理解(开始便是如此) 来源于拉丁文 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同语系的法文、英文culture,也是此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陶冶与品德培养,包含有物质与精神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含义广。 1、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动物、自然界的本质区别,从人之所以为人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使动物的人变成了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持广义文化者,对文化结构的分析,有两分说(物质、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习、思想与价值)、六层次说(物质、精神、社会关系、艺术、语言符号、风习)等等。其实两分说可概括全部。 2、狭义“文化”:排除物质文化,专注于精神文化。本书所谈,持的是广义文化含义。 1、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的东西才是文化。吐痰→吐痰入盂、水→水库、石头→石器。 2、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男男女女→男女授受不亲或恋爱。 3、文化具有共有性。即为一个社会或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的。 4、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一)中国文化概念:指中华民族(56个民族)在中国版图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念: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它是我国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文化类型是指由历史上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风貌等思想文化的最本质特质决定的文化种类。 1、从地域上分,属大陆性文化。 2、从观念文化上分,属农业性文化。 3、从社会形态、阶级属性上分,属家国同构的封建宗法文化。 4、综合起来看,属于道德伦理性文化。强调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不佞鬼神、乐天安命、天人合一、尊重他人、以德摄智、重德重教等。这种文化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1、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包容性和同化力。 2、重实效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农业性物态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经验——理性”认识: ①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这从先秦经典均可见证,以后历代皆重农抑商) ②务实精神。重实际,轻玄想。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③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农业定居生活导致。 ④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易观念。农时、五行、社会、人生的变化。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先秦时已摆脱神学独断,宗教信仰有极大的实用性。 6、重道轻器、重政务轻技艺的文化倾向。 7、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8、重和谐、重整体、重直觉、重实用的思维方式。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现象(具体表现)而言的,是所有文化现象中的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观念。 2、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意涵: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 ①广泛的影响; ②是有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①天人合一; ②以人为本; ③刚健有为; ④贵和尚中。 三、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一)意义: 1、有助于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纠正当前重科技轻价值、重物质轻精神、重理工轻人文的缺失。人文精神缺失严重,以至有很多人缺少修养。学此有助于修身做人。 2、有助于更加准确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知己短长,扬长避短。 3、有助于开阔文化视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文化,推动物质和文化的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输输电线路角钢塔焊接件组装工艺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9).doc VIP
- 文旅公司招聘笔试试题.pdf
- 诺华在中国-诺华中国Novartis.PDF VIP
- 4.《促织》课件(共62张PPT)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x VIP
- 威尔克姆V8[中文]说明书.pdf VIP
- 2022届中考真题、模考专项练习-“伏安法测电阻”、“测定小灯的电功率”(附答案).pdf VIP
- 专题1.1 整式的乘除(压轴题专项讲练)(北师大版)(原卷版).pdf VIP
- 2025—2026年印制电路板制造的节能环保趋势.pptx
- 再生润滑油基础油团体标准(TCRRA-0901-2023).pdf VIP
-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