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着他们成长,我很幸福.doc
看着他们成长,我很幸福
小外孙的两篇习作
蓦地,我想起欧文说过: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回顾这几年的教研生活,用一句话概括是:我努力着,进步着,幸福着。
2013年4月1日11时,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宽敞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大家都在静静等待“苏教版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比赛结果。坐在第二排的一位身体微微发福的中年教师更是忐忑不安,翘首望着舞台。当听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陆志平教授宣布:“获得大赛特等奖的教师是:王娟,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时,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
他,就是我――曹智勇,江苏省宿迁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宿迁,地处江苏北部,是名酒之乡,著名的洋河和双沟两大名酒产自这里,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宿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宿迁的教育发展水平也相对滞后,宿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省内、国内比赛中获奖人数相对较少。自走上教研员工作岗位后,我就给自己确定了“发掘人才,定点培养,跟踪指导,反复锤炼,快速提高”的工作思路,近年来,按照这个思路,着力培养和推出了一批优秀教师。每当我发现一位优秀教师时,就会有获得大奖般的惊喜,每当看到他们取得成绩,都比我自己获奖还高兴,看着他们进步,就像看着自己孩子在成长,幸福着、快乐着。
来自村小的“丑小鸭”
提到“丑小鸭”,大家都会想到安徒生笔下的出生卑微,其貌不扬的“丑小鸭”。为什么把王娟比作“丑小鸭”,主要是她的工作经历与“丑小鸭”很像。获得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的王娟老师来自市第一实小,说是“市第一实小”,实际上是在骆马湖畔几个村小合并而成的一所乡村小学,远离市区。2008年前,王娟一直在晓店镇的林场村小呆了七年,七年里没有外出听过课,七年没有接触过任何专家学者,更没有在公开场所执教过一节课。
2010年,一次常规的听课活动,我感到她的课堂教学很有思想,个人很有底蕴。在课后的交流中,我惊喜地发现,来自村小的王娟对外面的语文课改并不陌生,对语文教学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如获至宝,就像发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结果,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她的表现没有让我失望。2010年,她获得区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2011年,在市基本功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一等奖;2012年,在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2013年,我又把参加“苏教版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任务交给她。没想到她却犹豫了,胆怯了。她说:“可怜如井底蛙的我,怎敢奢望走向六朝古都,怎么能够跨进全国赛场?我害怕、犹豫、茫然、彷徨。”可她唯一没敢停止的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反复试上推敲课堂预设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自己在孤军奋战,整宿整宿地熬着。为了一个字的正确读音跑遍了这座城市的所有书店;为了一个教学环节,请教每一个可以请教的同事。当时,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大家不敢轻易
看着他们成长,我很幸福
尝试的“雷区”。特级教师也极少有这类公开课,都认为第一课时不易出彩,从内容上没有深度、广度,从形式上没有新度。我们确定了第一课时就抓阅读教学,即扎扎实实读好书、工工整整写好字。这才是遵从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循着这条原则,我们一遍一遍试上,一遍一遍修改、一遍一遍重来,最后取得了特等奖的成绩。我们的“丑小鸭”经过三个年头,终于蜕变成了“金凤凰”,她非常高兴,我深感幸福。
默默无闻的耕耘者
初见杨海燕老师,留下了少言寡语的粗浅印象,深入了解后发现她教学很有思想,发言很有水平,工作非常努力,是一位教育战线上的默默耕耘者。1994年的初秋,不满17岁的杨海燕师范毕业,走进家乡一所偏僻的村小,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第一所学校赋予她的就是这样的教学底色,受用至今。1996年,她被选调进县东关实小,后来调入市实验学校,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切源于最初的对语文的那份热爱。
发现海燕老师,是2001年市里的一次优课评选活动,那是我从市实验小学借调到市教研室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的第一年。从她的课堂,我听出了她的底蕴、她的思想和灵性,感觉她是棵好苗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省第一届课堂教学展示和优课评比活动的名额给了她,特地嘱咐学校领导要好好磨练她。我三番五次带着市里的骨干教师团队,走进她的课堂听课磨课,耐心点拨引导着她。喜讯传来,在省级活动中她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一等奖。
后来,她又陆续在市内、省内和国家级教研活动中执教过许多公开课、示范课。我始终觉得要想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仅仅上几节课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她“评、说、写”的能力,因此,我市的各种活动上频频出现她的身影。
我一手扶持引领着杨海燕老师,从市级走到省级,从省里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