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初探.doc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初探
作为预防教育的特殊群体,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检察建设中的疑难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我区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分析,找出其犯罪的特点规律,探究其犯罪的心理成因,找到合适的调试、解决方法,以更好地实施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保护政策及犯罪预防措施。
一、河西区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所谓青少年犯罪,在我国是指年龄14-25周岁(其中14-18周岁的为少年)的青少年作为犯罪主体的犯罪,而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指的则是14-25周岁的处于失学、失管、失业状态群体的犯罪。多年以来,此类群体的犯罪一直占据着全区刑事案件的重要比例,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素。
从我院侦查监督科的统计数据上来看,自2006年以来,河西区25周岁以下青少犯罪占全部犯罪总数的比例始终维持在百分之四十多,甚至在有些年份中接近半数,其中的社会闲散青少年人数占到了全部犯罪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多,有的年份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可以说,我区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的比重很大,这种社会现象十分值得关注。具体情况如下:
年份犯罪嫌疑
人总数 25周岁以
下人数比例
(%)社会闲散
青少年人数比例
(%)2006年727 32845.1 193 26.52007年589 28848.9 176 29.92008年682 31145.6 219 32.12009年643 27242.3 179 27.82010年662 29143.9 193 29.22011年660 25338.3 182 27.6 在分析了我区刑事案件发案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发现,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
1、从犯罪性质来看,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多是“两抢一盗”的侵财型和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的暴力型案件。
从统计数据上分析,2006年193名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130人涉嫌该类案件,占67.4%;2007年176名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137人涉嫌该类案件,占77.8%;2008年219名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170人涉嫌该类案件,占77.6%;2009年179名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136人涉嫌该类案件,占76.0%;2010年193名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156人涉嫌该类案件,占80.8%;2011年182名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142人涉嫌该类案件,占78%。由此可见,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中频发的大多是暴力、侵财型案件,这与该类群体的年龄结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特点、犯罪经验和技能、主观恶性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2、作案手段成熟化、智能化,犯罪后果严重。
该类群体犯罪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成熟化、智能化趋势,作案前周密策划,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甚至有些还具备反侦察的手段。而其中的一些激情犯罪,更是一时性起,不计后果,犯罪手段凶残,犯罪情节相当严重,影响极为恶劣。
3、闲散青少年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成为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
闲散青少年已经走向了社会,但是却游离在社会组织之外,城市之中没有直接的部门去管理帮教他们,形成了管理的空白点。另外,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极不平衡的阶段,其认识结构、情感结构、理智等方面均未达到成熟指标,他们模仿性强、自控力差,抵抗不良诱惑的免疫力相当薄弱,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出现越轨举动,实施犯罪行为,扰乱社会的治安秩序。
二、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分析
社会闲散青少年处于家庭不管、学校不管、没有工作单位的“真空状态”,其犯罪的原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主观上的,又有客观上的,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1、错误的人生观和薄弱的法律意识。
人生观是人们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者的人生观往往是错误的、极端的,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真正认识水平较低,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大多讲究哥们义气,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追求毫无拘束的自由观和低级的情趣观。这部分群体的法律意识大多是比较欠缺的,由于对缺乏对法律的理性认识,在行动上不愿受到任何约束,滋长了犯罪的心理,再加上社会阴暗面的影响,又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朋友,诱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结构失衡,教育方法不当。
“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家庭大多是不幸福的。父母离异、家庭不和,导致家庭结构失衡,家庭教育职能缺失;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使得这些青少年缺乏一技之长,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最后只能采取犯罪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青少年处于生理及心理完善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受到外界环境的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玉米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种植技术规程.pdf VIP
- DB2203_T 6-2023 玉米秸杆覆盖条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 VIP
- J16J156 被动式低能起居住建筑节能构造.docx VIP
- 车辆租赁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及保证措施.docx VIP
- ISO1940-1机械振动-恒定(刚性)状态下转子的平衡质量要求第1部分:平衡公差的规定和验证.pdf VIP
- J10J123 住宅厨房卫生间ZDA防火型排气道.docx VIP
- J12Z605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与接口.docx VIP
- J14J141 聚苯暖砖现浇混凝土填芯墙体构造.docx VIP
- J14J144 WG建筑刚性防水与混凝土抗震构造.docx VIP
- 肿瘤患者的饮食指导.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