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低和众”.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曲低和众”.doc

“曲低和众”   音乐的“高低”之分和听众的“众寡”之别是现代这个如流星的快餐社会音乐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近几年。流行音乐的泛滥冲击着当今乐坛,其猛烈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严重威胁着我国传统音乐的地位。它以通俗易懂的歌词、朗朗上口的音调、鲜明轻快的节奏很快博得大众的欣赏与追捧。我校广播站播出的《无法饶恕》无疑是现代音乐“曲低和众”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经笔者查阅,《汉语词典》上并没有关于“曲低和众”的解释,它是现代人在对“曲高和寡”这个现象作出分析、研究的时候,类比推出的另一个文艺现象。而在《汉语词典》中,对“曲高和寡”的解释为: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它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根据“曲高和寡”的解释,现在给“曲低和众”下一个定义。笔者认为“曲低和众”可以理解为曲调浅显,跟着唱的人就多了。现比喻言论或者作品通俗,了解的人很多。   “曲低和众”的原因分析   基于“曲低和众”的诸多原因,笔者站在音乐社会学的角度从音乐的听众研究方面展开,就其结构的导向、“曲高和寡”到“曲低和众”的转型、多种音乐审美趣味这三的个方面浅析“曲低和众”的原因。   (一)听众结构的导向   听众作为音乐消费的对象,其种类多种多样,存在着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差异,一种音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审美需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听众的种类由此分开。“艺术作品自身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功能的结构体系,有的人从形式上把作品分为:具体描写、作品结构、语言体系三个层次([苏]波斯彼洛夫);有的则把作品分为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法]罗兰巴特)。而与文本有较多联系的,是[苏]布鲁道娃的结构模型,她把艺术作品在功能上分为“报告”“暗示”“组织”这三个层次。“报告层”给接受者展示内容含义;“暗示层”深蕴着作者的立场、观点、方法、评论;而“组织层”则组织着接受者的反应、体验、感受、思考。这三层相互联系、作用,又在总体上组织着艺术消费的结构”。   “而大多数人不具备音乐知识和素养,只能感知音乐所“报告”的表层总体音响这一物理事实。有的人至多只能感受到音乐的高低走向,以及某种色彩的相互联想(如低音——黑暗、恐惧;高音——明亮、轻松…)。对于他们的心灵、节奏——这种最少音乐性的音乐要素——比旋律、和声等要素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具体音乐作品的形式意味、独特的组合、哲理的旨趣等,他们全然无知。在这种低层次上消费音乐的人群,其心智——情智结构较低级简单,因而处于消费结构的下层。”“而能领悟形式趣味、识别音乐形式诸多因素的组合变化、玩赏其中的技巧趣味的人群,当然是更高级些的消费者,相对的讲,他们具有更多、更高些的心智活动和智力水平,有着较广阔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情感,并且具有相应的音乐知识。这些人,居于结构消费的中层”。“但艺术的高级消费者当不止如此。除了玩赏作品的形式趣味,体验到其中丰富的情绪—情感,并自己也获得情智上的愉悦,还能在更高、更深的意义上感知和理解这部作品的符号物象——艺术形象,即:领悟和理解这形象中体现和表现出的作品以外的全部生活内容”。以上三种听众的消费结构可绘成以下金字塔形状:   据以上分析所得:现代大多听众的消费水平处在1和2的层次,因而对《无法饶恕》存在“和众”现象。   (二)听众从“曲高和寡”到“曲低和众”的转型   “几个世纪以来,伴随着诸多经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欧洲经典音乐文化已经逐渐移植到众多非欧洲音乐文化土壤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性扩张和进一步发展,通俗艺术的应运而生与迅速传播成为可能和必然。对于体现出一定程度自足性的东方音乐而言,在当今时代,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东西方音乐文化乐以及雅俗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共存与融合的状况”。①相应的,人们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和寡”与“和众”的局面。   而习惯了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听众们(这里的听众特指非音乐专业的听众),面对着“曲高”的讲座,比如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教授贾达群关于《结构诗学》的讲座。他们会寻着老师的思路,融入去思考有关音乐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吗?对于这样的音乐他们还有“习惯性的思考”吗?想要去“和”吗?还是倾向性的选择那些形式简明、趣味单纯、几近浅俗的娱乐性音乐,就像大多数流行音乐的种类。看当今社会生活,小到十到十四岁的小学孩子,老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有谁不知道《月亮代表我的心》之类的流行歌曲,但是对于像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约翰·凯奇的《4分33秒》这样的经典之作,知晓的听众估计减半减半再减半……   “与“曲高和寡”相比,“曲低和众”则显得理所当然。但是,站在社会的角度,如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