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docVIP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doc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实例阐述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0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中,每种物质、每条规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新课程标准将实验教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强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下面结合实例阐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条途径。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有趣味性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一些化学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通过演示实验的改进,让学生及时调整观察方法,加强对自我的监控,能更感性地认识化学概念、规律,加深理解。   当老师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按照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学生又会惊奇地发现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了,接着将澄清的石灰水加热,学生又会惊呼澄清的石灰水又变浑浊了。学生在经历了这个“神奇的”变化过程之后,平时较难理解和记忆的“石灰石和钟乳石的形成”也就迎刃而解了。再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中,探究磷在氧气中的质量变化情况时,教科书中提出的实验方案为:将一小堆干燥的红磷放在塞有橡胶塞锥形瓶中,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塞紧锥形瓶,将红磷引燃。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因此在演示实验时失败的概率较大,教师可以将实验中的红磷换成白磷(着火点为40℃),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实验现象的实验,教师可以改单纯的演示实验为师生合作实验。如“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这节课中,探究除燃烧之外的化学反应是否也有能量的变化时,热量的变化不易观察,教师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亲自感受到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学生设计出的合理方案进行演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实验的感受和体验来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创造动机,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改进实验方案,发散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乃现代教育的灵魂。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有探究性,但教材中有不少都是验证性实验,启发性、探究性不强。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是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说明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对化学课堂教学的促进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写出几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判断是否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一般能够判断得出正确的结果,对于个别学生有疑问之处,教师通过实验进行演示(如:碳酸钠粉末和块状的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或予以讲解;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内容,分析装置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利用裁剪好的仪器模型和图钉在泡沫板上拼出制取CO2的装置图,完成后分享结果,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别出心裁地应用“拼图游戏”这种视觉媒体,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一般会很少见到,这样既节省了学生在频繁的组装仪器过程中的时间,而且偶尔换一种课堂学习的方法也能使学生增添不少的新鲜感,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从老师新奇的设计中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肯动脑,就会有惊喜。学生设计出的装置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可以成功地制取到二氧化碳,教师再让学生比较他们在仪器的选择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判断各种仪器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替换。教师指出,上述装置相互替换后可以装配出多套发生装置,那么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确定对学生来说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样,遗留的问题——选取“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与“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的装置——也就不攻自破了。在做了一系列准备之后,选用一套实验装置开始实验,并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探究出二氧化碳的收集和验满方法。至此,学生就不难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并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率,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