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不同应用领域的二氧化硅产品要求有不同的性质,从而对其微观孔道结构也
有不同的要求。超临界流体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绿色技术,在许多领域中获得了
重要的进展;超临界干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其对多孔材料的护孔作用,
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应用超临界干燥技术研制不同微观结构的
两种二氧化硅产品:消光剂和硅橡胶补强剂;为探讨超临界干燥机理,用溶胶一
凝胶法制得二氧化硅醇凝胶,对其超临界干燥过程进行实验和理论建模研究;最
后,作为超临界干燥放大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索了干燥过程中C02的脱水
循环回收。
采用企业提供的二氧化硅消光剂湿(水)凝胶为原料,经一定量乙醇置换,
利用超临界干燥技术进行处理,获取干燥产品,并表征获取产品的比表面积、孔
容、堆积密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油值。分别考察了干燥温度、干燥
压力、C02流率、原料固含量、原料醇水比对干燥速率及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超临界干燥获得的消光剂产品颗粒均匀、团聚现象大为减轻;温度、压力
及原料固含量对干燥速度影响较小,醇水比的增大则大大提高了干燥速率。当干
含量为10.4%时,消光剂产品比表面积为300.Om2儋,孔容为1.4cm3值,吸油值为
高吸油值、孔容和较低的堆积密度,而且所得产品的D50在优选级消光剂范围内,
因此总体上优于工厂护孔干燥所得产品。
采用企业提供的二氧化硅补强剂浆料为原料,经一定量乙醇置换,利用超临
界干燥技术进行处理,获取干燥产品,并表征获取产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堆积
密度、DBP吸油值。分别考察了干燥温度、干燥压力、C02流率、原料固含量、
原料醇水比对干燥速率及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干燥获得的补强剂
为具有泛蓝的颗粒均匀产品;醇水比、原料固含量、C02流率、干燥温度和压力
的提高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干燥速率;较佳的干燥条件为醇水比6.0、原料固含
摘要
D50为9.3胛,可以作为硅橡胶补强剂;相比喷雾干燥产品,在吸油值、堆密度
和D50方面表现出优势,特别是较小的D50,表明分散效果更好。
为探讨超临界干燥机理,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
法制备二氧化硅醇凝胶,研究了温度、压力、C02流量对的超临界干燥速率的影
响,结果表明温度和C02流量的升高可加快干燥速率,但压力的升高反而降低
干燥速率。建立了醇凝胶的超临界干燥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和C02流
量对干燥速率的影响与实验符合良好,并能很好地解释随压力升高干燥速率反而
降低的机理。
研究了高压下分子筛对水和乙醇的吸附,结果表明:16.0Ⅷa时,水的吸附
量为0.108∥g分子筛,乙醇的吸附量为0.302∥g分子筛。6.OⅧa时,水的吸附
量为0.0720∥g分子筛,乙醇的吸附量为0.17lg倌分子筛。因此高压下(16Ⅷa)
对纯化C02有利。基于此,建立了具有分子筛高压吸附功能的C02循环使用的
超临界干燥装置,该工艺的应用结果表明,工艺中增加吸附柱可以明显提高最后
产品的干燥程度,并降低C02中的溶剂含量:安装高压(16.OMPa)吸附柱效果更
明显。
关键词:二氧化硅消光剂补强剂超临界干燥模型C02回用
Ⅱ
Abstract
AbstraCt
Silica are used t0theirdi仃ererlt duet0
panicleswidelyaccordiIlg propenies
difrerentImcro—stnlctures.Asa fluid
g阳ench锄is仃y叩proachsupercritical
hasreceiVed 0Verthe
technology wide印plicatiollsp弱tyears,锄10ng“,superCritical
becauseofits to
fluid奶柚g(SCD)pro伊essessi嘶fica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聚类算法在图像索引中应用和的研究.pdf
- 聚乳酸%2f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pdf
- 抗战时期北京银行公会的研究.pdf
- 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光合机构响应特性的研究.pdf
-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pdf
- 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共混膜和共混纤维制备及结构和性能的研究.pdf
-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清水河县生态移民问题的研究.pdf
- 可能补语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pdf
- 控制灌溉对水稻冠层结构和干物质增长影响的研究.pdf
- 口头和书写%3a熟语两种话语方式——以谚语和成语为例.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