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三维重建及其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基础的研究.pdf

心内膜三维重建及其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基础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内膜三维重建及其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基础的研究.pdf

心内膜三维重建及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基础研究 中文摘要 心内膜三维重建及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基础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 基于低频电场方式对右心室进行三维重建,4并对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分别 在体外和体内进行验证。 方法: cm3长方形水 1.设计体外试验用水槽,对系统定位精度进行验证。在60x35x25 槽中放入生理盐水,通过水槽内正交放置的三对电极板以产生电场激励输出信号。在 试验水槽中,移动导管使电极处于有效范围内的任意一点,记录该点在水槽中的空间 位置()(o,Yo,7-o),在软件中做导航电极的标记点。旋转坐标旋杆,使软件中的导 航电极离开标记点。在系统无变化的情况下,在系统的导航下复位,使导航电极位置 回到原来的标记点。记录水槽中电极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实际位置(xl,Yl,z1),并 计算出与原空间位置(Xo,Vo,Zo)的距离。共对15个点进行验证。 2.在实验动物——猪体表粘贴三对皮肤电极,由此产生经胸空间正交的低频交流 电场覆盖心脏区域,以普通导管电极在处于电场中的心腔内探测电场数据,实时转换 成电极的位置,并在计算机上虚拟成像。①对右心室心内膜三维重构,大头电极经静 脉分别送至右心房和右心室,沿心内膜拖动导管电极,系统采集电压定位信号,获得 导管电极在心腔内的位置信息。当采集的位置数据足够多时,就可用计算机重建该心 腔的三维模型;②于右心室取任意一点起搏心室,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将该点 在重构心内膜模型上标记为原位点,将导管撤离,在系统的导航下进行复位后,再次 起搏并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囹,比较复位前后两次起搏心电图是否完全符合,以验 证系统的定位精度。3小时后再次在系统导航指导下复位至原位点,再次起搏右心室, 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与第一次起搏心电图比较是否完全符合,以验证系统导航复 位的长时间稳定性。 结果: 1.体外验证导航定位精度复位偏差为0.82圭O.14rran。 2.实验动物体内标测:①重构的右心室心内膜模型存在变形,10例重构的右心 室模型结构相似,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导航定位的结果未受到影响;②右室起搏记录 心内膜三维重建及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基础研究 中文摘要 的心电图显示,10个起搏点即刻复位时复位前后两幅起搏心电图完全相同的有10个 点,即刻复位时心电图完全符合率100%。3小时后复位时,10个点中有6个点复位 前后两幅心电图完全相同,长时间复位时心电图完全符合率60%。总体心电图完全符 合率为80%。 结论: 1.低频电场对常规电生理信号记录质量无影响,且对电极导管无特殊限制,可应 用于任何普通电极导管。 2.本系统重建右心室三维模型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变,但对导航定位精度并无 影响。 3.起搏右心室时,ePN复位时心电图完全符合率为100%,表明本系统定位精度 高,可重复性强。 4.起搏右心室复位时发现系统长期复位成功率较ePN复位成功率低。 关键词:低频电场导航定位精度心内膜重建射频消融 作 者:吴珍峰 指导老师:惠杰 II 心内膜三维重建及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基础研究 英文摘要 Thefundamental ofthereconstructionof investigation endocardium’Smodelandthe of accuracyregistration ofthethree--dimensionaland syste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