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胎素描慢拂弦——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修复国宝的故事
青胎素描慢拂弦
——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修复国宝的故事
文/王璐 图片/蒋道银提供
2016 年凛冬,寒潮突至,蒋道银老先生正带着老花镜,细细的修剪杜鹃花
上几片寥寥枯叶,那份平淡与细致似乎是一个老人的常态,却在他的一生中如那
朵火红杜鹃花一样盛放到极致……
从良渚黑陶及龙山文化陶器到唐代彩绘侍女俑的修复,从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到明宣德青花双系扁壶的修复,从外国玻璃器皿的修复到鲁迅面膜的复制,被誉
为“中国古陶瓷修复第一人”的他,至今已修复近千件珍贵文物包括国宝级文物,
元青花双龙四系扁壶、明代犀牛角雕爵杯、康熙五彩怪兽盘、明代永乐款漆盒、
成化斗彩盘、成化素三彩鸭熏……
蒋道银,1946 年出生,1966 年毕业于上海戏校舞美设计专业,1973 年调入
上海博物馆供职,之后潜心从事古陶瓷修复工作,现任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
员会常务理事、高级修复工艺师、上海古陶瓷中心主任,退休之后的他被上海视
觉艺术学院古陶瓷研究所聘为教授。著有《古陶瓷修复技艺》、《古陶瓷艺术鉴
赏与修复》(合著),另有多篇古陶瓷修复论著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近几年,中
央电视台及上海各大新闻媒体对蒋道银先生修复国宝的事迹采访络绎不绝。
悲秋燕赵,素朴一陶,风雨人生,历代古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在每个历史时期留下了大量的文物,这为人们翻阅历史提供
了最直观的见证,然而陶瓷又是易碎的,一件件历经了岁月的洗礼的瓷器,常常
在出土时缺胳膊少腿或粉身碎骨的,只有在蒋道银的手中,它们才逐一恢复了那
原有的神韵。在他几十年修复经历中,无论是论修复文物所属朝代涉猎之广博,
还是修复器物品类之繁盛,蒋道银先生都是首屈一指的,其中他修复的不乏国宝
级文物,如元代青花凤首扁壶、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明成化斗彩等,而这
每一件残缺的瓷器的重生的背后,都有一个谜一般的故事。
有人说,他修复的了一代代古代窑工们的呕心沥血和智慧的结晶,修复了浩
如烟海曾经残缺不全的国宝,更是修复了中国残缺空白的古代陶瓷史。
苦心孤诣修古瓷 雕龙描凤巧安排
1
元青花中的鬼谷子下山图案罐,曾在 2005 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 2.3 亿
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创下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记录。在首都博物馆展厅中,一
件 “镇馆之宝”以鹤立鸡群之姿静静伫立在众多精品瓷器展品中,论珍贵程度而
言,这件瓷器与鬼谷子下山图案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 70 年代在北京
西城区旧鼓楼出土的元青花凤首扁壶。
十二年前的一个秋天,蒋道银收到首都博物馆领导紧急的电话,想由他负责
修复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当时这件瓷器由两名武警护送到上海,当蒋道银初见
这件国宝时,瓷器碎成了 48 块碎瓷片,大的如巴掌,小的如蚕豆,碎片粘结后
的孔洞仍有 17 处之多,如此严重而棘手的破损程度,这在他所遇见的修复情况
中是极为罕见的。
蒋道银决定对这件瓷器进行保护性修复,即用于陈列展览的修复。他如数家
珍地讲道业内修复的三种方法:“第一是考古修复,将出土后的瓷片清洗后粘结
成形,残缺处以石膏补缺为主,补缺后一般不着色,保留石膏原有的面貌;第二
是展览陈列修复,为达到展览的美学效果,必须坚持 “修旧如旧”的原则;第三
为文物商品修复,采用一切办法将文物修复完美,达到其自身的经济价值。
对于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蒋道银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由于扁壶胎骨
坚致,釉质莹润,残缺部分的青花浓艳清脆,花纹呈现出略有晕染的自然流变的
效果,他推测壶身青花所使用的颜料正是当时进口的“苏勃泥青”,“苏勃尼青”,
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带回的制瓷所需的青料“苏勃泥青”,亦称“苏
麻漓青”或“苏尼勃青”,是一种古波斯所产的青金蓝钴。
得出了器身花纹所使用的颜料,蒋道银在修复时,无论是胎、釉彩图案,都
以原器的 48 块残片为范本,为达到青花晕染的效果,他在绘画时起笔落笔都极
为小心,甚至连原来扁壶上薄厚不一的钴料痕都一一再现,这件扁壶一修就是
13 个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蒋道银日日与之相伴,终于恢复了这件扁壶原
有的面貌。
如今看着这件青花凤首扁壶,以昂首向上的凤首为流,以弯曲的凤尾为柄,
以瓶身为本绘为凤身,双翼垂至瓶声两面,兼有典雅青花与流云图饰品相佐,再
也难以想象它曾经粉身碎骨的样子。
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