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书愤》word教学设计.doc
《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导入: 示。? 二、诗人及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在山阴闲居了6年的陆游,看到?“扫胡尘”“雪国耻”的志向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三、诗意理解: 1、学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歌节奏,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 解。 四、诗歌赏析: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世事艰”指什么? 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北望中原气如山” ?欲图收复失地。 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 小结:。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颔联写到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 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 2、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也是上联?“气如山”一个表现。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小结: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 眼前。 2、“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一个什么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3、这一联中的“空”字和“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 ?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小结:。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2、诗人在尾联运用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 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小结:。 颈尾两联,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
五、拓展: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 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 所愤之二:“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 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六、本诗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1.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word课后练习.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雨巷 再别康桥》word导学案.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雨巷》word导学案.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雨巷》word课后练习.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word导学案.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word教学设计.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word课后练习.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第1课时)导学案.doc
-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第2课时)课后练习.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