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髓干细胞植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研究.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研究

前 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如:缺血 性心脏病、缺血性脑病、及下肢缺血性疾病。尤其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 的致残性疾病,它以静息痛、皮肤溃疡或坏疽为主要临床表现。下肢缺血的主要 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外伤等。西方国家以动 脉粥样硬化占绝大多数,而在国内早年则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主要原因,近年 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以及血管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肢 体缺血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关于肢体缺血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动脉重建术、药物治疗、高压 氧治疗、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法。动脉重建被公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法, 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动脉重建的指征。因此,在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治疗的目的 是通过刺激外周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肢体的血液灌流而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如能促使缺血的肢体生成新生血管,无疑能改善患肢的血供。目前应用 干细胞进行移植治疗肢体缺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血管新生有两种方式:血管发 生和血管生成。前者是指中胚层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或血管母细胞在原位进行分 化、聚集,形成心脏和大血管的始基以及原始的毛细血管网;后者是指由已经存 在于血管内的静止的内皮细胞被激活开始,冲破管壁基质,迁移、增殖和重构, 以发芽或非发芽(或者称套迭)的形式生成新的管状突起(血管芽),与此同时血管 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也增生、迁移,实体的管状突起逐渐形成血管腔。传统 观念认为血管发生仅存在于胚胎发育时期。1997年Asahara等发现循环血中存 在能分化形成新生血管的内皮祖细胞(EPC),证实血管发生同样参与出生后的 血管新生。1999年,Isner等提出了“治疗性血管形成”的概念,倡导补充EPC 数量来达到更好的血管新生效果,治疗缺血性疾病。 干细胞是各种成熟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向 三个胚层的多种组织分化,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 肪细胞、成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不同 的功能细胞。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后者包括骨骼肌干细胞和骨 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适宜的体 外培养中能生存增殖并保存多向分化潜能,能产生表现型和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 同的子代细胞,同时还能分化成各种功能细胞。 最早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研究报告是2001年在日 本进行的。日本阴西医科大学的医生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直接腓肠肌内 注射)治疗了45条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中39条下肢的症状得到改善,30条下肢 的踝肱指数(ABI)的增加幅度超过了O.1,动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的侧支血管生成。 该实验未出现任何相关的并发症,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初步肯定。国内 谷涌泉等2003年开始报告了关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研 究,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多数患者达到了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的目的。 也有学者报告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研究,临床效果也很 令人鼓舞。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硕士研究生 孙 元 导 师 金 毕教授 摘 要 目的:了解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性、近期及 远期疗效。 方法:本院血管外科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病人 愿原则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20例,24条患肢)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0 例,26条患肢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从髂骨处抽取自 体骨髓约200ml,在实验室经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剩约100ml骨髓单个核 细胞悬浊液进行下肢肌肉内注射,术后辅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保守治疗。 所有病人均随访一年以上比较两组疗效差异。 结果:随访一年期间5例患者失访,其中移植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随 访满一年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病人主观症状或客观检查有一项或一项以上 有改善的下肢共有18条,改善率为81.8%(18/22):常规治疗对照组症状改善 对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