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认知障的磁共振波谱分析与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的初步研究.pdf

帕金森病认知障的磁共振波谱分析与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的初步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帕金森病认知障的磁共振波谱分析与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的初步研究

一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磁共振波谱分析 与仅.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的初步研究 硕士研究生:李少华 指导教师:王丽娟教授 一f嬲熘必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 统变性病,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典型的病理改变是黑质部位的多巴胺 能神经元脱失与残存神经元内Lewy小体的形成。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典的“四 主症”: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 除“四主症”外,PD还常伴发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痴呆、睡眠 障碍、情绪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中以认知障碍和痴呆相对多见,这 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也是远期导致患者死亡的 重要因素。 PD发生认知障碍及痴呆的神经病理与生化基础目前仍不清楚,早期诊断主 要依靠临床表现,尚缺乏客观的诊断依据。病理研究是揭示疾病本质的有效方 法,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活体病理研究还存在相当的困难,特别是在疾病 早期。因而寻求一种能够在活体进行“病理”研究的技术将十分有助于疾病研究和 Resonance 早期诊断。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有效的研究活体组织的生化、代谢改变并能够对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 医学影像从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向在体生化研究的巨大飞跃,被称为“无创活检”。 MRS分析为病因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disease 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dementia,PDD)患者可有明显的大脑皮 层结构和代谢的改变,提示大脑皮层的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PD的认知功能。目 中文摘要 前仅有2篇文献(Bowen 2002)对PDD进行了枕叶的MRS 1995;Summerficld 分析,发现Lac/NAA比值增加或NAA值降低。但是,这两个研究样本量均太 小,分别只纳入了4例和14例PDD;而且Bowcn的研究结果尚未达到统计学 意义。自王里旦达翅匣醴星£墅坠数过渡险匮:这区仝硒宜握丞£壁呈翅达翅揖 害随趁吐互篚金出理瘟堡生理笪邀銮! 扣带回是边缘系统的重要部分,功能上可能参与了人脑记忆和认知功能。 目前仅Camiciol等对PD伴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了扣带回区的MRS分析,结果显 示非痴呆但伴有轻、中度认知障碍的PD患者后扣带回区代谢会发生改变,并且 NAA/Cr比值变化与记忆力下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Camiciol的研究仅纳入了 12例PD病例和10例对照,样本量较小,且未设立PD认知正常组作为比较。 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是PD的主要病理基础,并可能与PD认知功能相关。 Sawarnoto等研究发现早期PD患者出现执行功能障碍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 SPECT对PD患者纹状体区进行分析,认为纹状体是参与调节前额叶认知功能 的神经元网络中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PD认知障碍与枕叶、扣带回、黑质.纹状体通路脑生化代谢改变 究中都采用1.5TMR扫描仪进行MRS分析。目前尚无对PD早期认知损害进行 枕叶MRS的研究报道。 本课题组前期对PD的非运动症状及MRS研究中,发现PD患者常存在认 知及情绪方面的改变;采用多体素1H.MRS技术对PD患者双侧黑质及纹状体进 行分析,发现PD症状对侧黑质NAA/Cr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Cho/Cr 状对侧纹状体NAA/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我们拟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以PD伴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扩大样本 量,对枕叶、后扣带回区、黑质和纹状体区进行MRS分析,并采用更为先进的 3.0T MR扫描仪进行MRS分析,探讨MRS分析在PD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Ⅱ 硕士学位论文 P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PD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近年来,家族性致病基因的相继发现对PD发病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重 要推动作用,遗传因素在PD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Q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