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恒益环保技术要点.ppt
08/30/06 Page 环保技术 卢志民博士 – zhmlu@scut.edu.cn内容介绍 燃煤电厂污染物产生概述 粉尘污染物控制 烟气脱硫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 燃煤电厂污染物产生概述 07年广东省统调火电装机容量达到32100MW,600MW等级和9F级LNG联合循环机组的装机容量占48.44%。 截至2009年9月27日我国已投产17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 2.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2007年我国火电SO2、 NOx、烟尘的排放量分别为1259万吨、 840万吨、297万吨。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计到2020年经济总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全国平均每人最低需要1个千瓦的装机容量。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在电源结构方面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的基本格局。 预计2015年和2020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0亿千瓦和12亿千瓦。标准编制组据此测算,按照目前的排放控制水平,到2010年,火电排放的SO2、 NOx、烟尘将分别达到1380万吨、881万吨、384万吨以上,到2015年,将分别达到1310万吨、1049万吨、544万吨以上。由此可见,火电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烟尘的来源和危害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 是指悬浮在大气中不易沉降且空气动力学直径在 100μm以下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1~100μm。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相应的盐类颗粒。 TSP来源复杂,天然源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自然尘、森林及草原火灾排放物、海盐粒子、火山灰、生物排放物等。人为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物质燃烧源等。混合源是天然源与人为源的混合体,像道路尘、扬尘等属于混合源。 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TSP、PM10和PM2.5。 PM10-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μm以下的悬浮颗粒物。PM10中一些来自于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 PM2.5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μm以下的悬浮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一次微粒主要由尘土性微粒和由植物和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黑(有机碳)粒子两大类组成。二次微粒主要由硫酸铵和硝酸铵(由大气中的SO2和NOx与NH3反应生成)组成,其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大气中的一次气态污染物SO2和NOx通过均相或非均相的氧化形成酸性气溶胶,再和大气中唯一的偏碱性气体NH3反应生成硫酸铵(亚硫酸铵)和硝酸铵气溶胶粒子。大气中的水滴为这些化学转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小颗粒物具有比较大颗粒更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其吸附性也更强,更容易成为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载体。 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加,婴儿早产死亡率也会大幅增加,不管所研究的颗粒物是来自煤烟型污染为主(即以SO2和颗粒物排放为主)的城市,还是来自交通型污染为主(即以二次污染--光化学氧化物为主)的城市,上述死亡率与可吸入颗粒物间的关系仍然存在。 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颁布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低于0.15mg/m3,年平均浓度低于0.1mg/m3。 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细颗粒物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 PM2.5除了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及其它有害作用外,同时它还可能作为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的载体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研究资料表明:北京市城区颗粒物中近90%的有害有机化学成分、近80%的有害无机化学成分分布在粒径小于3微米的细粒中,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大气污染物中对城市居民健康威胁最大污染物。 能见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气体分子与颗粒物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减弱了光信号,并由于散射作用减小了目标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孝德与感恩(孝文化讲坛).pptx VIP
- 地下消防水池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人工智能在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五上英语每日一练小纸条(含答案11页).pdf VIP
- Unit 3 Yummy food(Wrap up)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pptx VIP
- 近五年黑龙江省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2023.docx VIP
- 2022病毒疣基层诊疗指南.pdf VIP
- 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课程课件:第6章化学平衡.pptx VIP
-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2).docx VIP
- 张昕-行政组织学-第八章行政组织变革.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