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第三章平面光波在平界面层状介质薄膜中的反射与透射精要.ppt
3 : : 由此可以看出,第二种膜系反射率最高,说明当膜系外层是高折射率膜层时具有最高的反射率。但随着膜层数的增加,四种基本膜系的最高反射率都趋于相同值 。 图3-13是19层高反射膜系 的反射率曲线,其中 , , , , 。由图可见,在 的范围内,反射率 。 在薄膜光学中,对于给定的膜系计算反射率,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①计算膜层相位厚度,见式(3-62);②计算特征向量 ,见式(3-61);③计算反射系数 ,见式(3-65);④计算反射率 ,见式(3-66)。由式 3-62 可知, 的计算需要已知入射光波长 ,膜层光学厚度 和透射角 。通常以入射光波长 作为计算变量,而膜层透射角计算根据斯涅尔定律(3-64)确定。对于膜层光学厚度 的确定要给定一波长 ,比如 ,即 膜,这一波长称为中心波长,记为 。 在中心波长邻近,近似满足同相位相干加强条件,反射率也很高。随着波长变化远离中心波长时,反射率逐渐降低。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反射率曲线的变化特点,有时也采用无量纲的参数 作为高反射膜系计算反射率的变量,其定义为 称之为相对波数或波长比。由此,相位厚度 可改写为 3-90 3-91 当 , ,有 当 , ,有 如果 ,就称第 层的光学厚度为 波长厚;如果 ,就称第 层的光学厚度为1/2波长厚。图3-14是以参数 为横坐标画出的反射率曲线, 对应于 。 对应于 。不难看出,反射率曲线具有对称性, 3-92 3-93 在高反射区域两边出现的振荡极大值和极小值的个数等于 ,与膜系交替层的周期数相等。 以下是研究生学习内容,暂略。 3.4 非均匀介质膜层的特征矩阵 3.4.1 一阶近似 3.4.2 二阶近似 3.5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分层矩阵计算方法 3.5.1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矩阵波动方程 3.5.2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矩阵波动方程 3.5.3 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解 3.5.4 单轴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特征矩阵 3.5.5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数值解 3.5.6 单层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图3-3是斜入射时单层薄膜的反射率随光学厚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其中入射介质为空气,折射率 ,基底介质为玻璃,折射率 ,薄膜介质折射率取值 和1.7,而入射角 。在斜入射的情况下,垂直入射讨论的定性结论仍然成立.但是当斜入射时, ,满足极值点的条件 不管是m取奇数值还是偶数值,光学厚度 都向增大的方向偏移,见图3-3。另外,斜入射时,光学有效导纳 、 和 的取值由式 3-53 确定,S-波偏振反射率和P-波偏振反射率不再相同,相对强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偏振分离。比如入射光为自然光,相对强度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反射光和透射光变成了部分偏振光。 3.3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3.3.1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计算的矩阵方法 单层介质薄膜反射和透射问题的计算归结为单一“界面”反射系数的求解,通过薄膜特征矩阵式(3-35)把单层介质薄膜等效为单一 “界面”,如图3-4所示。 与单层薄膜的等效相同,对于多层薄膜反射和透射问题的计算,可归结为如图3-5所示的等效过程,即用薄膜特征矩阵的的乘积把多层薄膜等效为单一“界面”。下面从数学 的角度给予讨论。 如图3-6所示为多层均匀介质薄膜参数模型, 、 分别为第 i 层膜的 折射率和薄膜厚度; 为第i层界面i下侧透射和反射电场和磁场切向分量的总振幅, 为第i层界面i +1上侧反射和透射电场和磁场切向分量的总振幅; 为第i界面的透射角,图中标记 。由描 述单层介质薄膜的矩阵方程(3-31),在界面1和界面2应用边界条件,可得 同样,在界面2和界面3应用边界条件,得 在界面K和K+1应用边界条件,得 (3-54) (3-55) (3-56) 由于界面的切向分量连续,有 利用边界条件连续的条件式(3-57),便可得到矩阵方程 (3-57) (3-58) 根据式(3-20),有 因而式(3-58)可改写为 由此得到多层薄膜的组合特征向量为 (3-59) (3-60) (3-61) 式中 第i层的透射角由斯涅尔定律确定,即 式(3-60)至式(3-64)构成光学薄膜反射和透射问题计算的基础。首先,求解矩阵方程(3-61)得到膜层组合特征向量 ,然后 (3-62) (3-63) (3-64) 求光学等效导纳 ,代入式(3-21),就可得到多层薄膜的反射系数为 反射率和透射率为 显然,多层薄膜与单层膜的反射系数、反射率和透射率表达式形式完全相同。 (3-66) (3-65) (3-67) 对于平面分层介质为吸收层或镶嵌有吸收层的情况,界面反射系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检验科职业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紧急处理.ppt VIP
- 有机肥料检测报告.docx VIP
- 专题19.5 一次函数的应用【八大题型】(举一反三)(人教版)(解析版).pdf VIP
- (高清版)DG∕TJ 08-2075-2022 管线定向钻进技术标准.docx VIP
- 12J1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无障碍设施.docx VIP
- 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竞赛考试题库-外汇资本项目 .pdf VIP
- 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24 二次根式【八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pdf VIP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液化石油气钢瓶智能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doc
- 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J12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无障碍设施.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