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湖南农业种植结构分析.doc
宋代湖南农业种植结构分析
湖南在全国粮食生产中一直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全国稻谷产量第一的地位。1湖南粮食大省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两宋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宋史专家漆侠在《关于宋代人口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荆湖南路户量大幅度地增长,其中湖滨一带诸州府如潭州在两宋三百年中增长最多,因而这里的农业生产也发展起来。在明代,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湖广之所是当时的又一米仓,应当说,是从两宋奠定了基础的。”2这一论断完全符合事实。近年来,朱瑞熙3、黄启昌4等学者对宋代湖南的粮食生产有所论及。但上述学者对湖南粮食种植结构,如占城稻何时传入湖南,推广面积如何、稻麦复种等问题无明确见解,因而存在着一定的讨论空间。本文在吸收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宋代湖南的粮食种植结构略陈管见。
一、占优势地位的水稻生产
湖南是传统的水稻产区,占优势地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这是由湖南的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与历史传统所决定。湖南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十分适宜水稻的生长。正如《宋史地理志》所云“:荆湖南北路……其土宜谷稻。”1宋代湖南境内的水稻主要有粳、糯两类,而以粳稻为主;有早、晚之别,而以早稻为主。大约在12世纪30年代之前占城稻传入湖南并在多处推广,优化了水稻的种植结构。就水稻米质的粘性分类,宋代湖南种植的水稻主要有粳、糯二种类型。宋人以“粘者为糯,不粘者为秔(即粳)”,2糯稻虽口感好,但产量较低,因而当时主要以粳稻为主。如《宋史》记载:“江南、两浙、荆湖、广南、福建土多粳稻。”3糯稻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因而亦有一定的种植。北宋时,武陵(湖南常德)一柳姓地主所种植的水稻就有粳、糯二种类型。4在南宋末年,武陵县丞林岳在县东门外、报恩寺左设置了专门贮存糯米的仓库“,凡秫米皆储焉,遇官酿,则以入城。”5可见糯稻的种植规模亦不小。宋代湖南所种植的水稻,既有早稻又有晚稻。如真德秀(1178—1235)所言“永道两州(今永州)去岁早禾方熟,忽伤螟虫;晚禾垂成,水潦暴至。”6又说“:潭之风土多种早稻,其视晚禾居什之七。”7可见,永、道、潭三州均种植早稻与晚稻,潭州主要种植早稻。当然,宋代的“早稻”和“晚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早稻和晚稻,而主要指的是收获期上的早晚,由于各地的水稻成熟期并不一致,各地早、中、晚稻的划分也不尽相同。8宋代水稻种植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占城稻原产于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最早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以及如何传入我国的,存在多种说法。中国种稻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但是中国的水稻品种耐旱性较差,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江、淮、两浙一带经常发生旱灾,稍遇旱灾水稻就失收。此前福建已大面积引种了“耐水旱而成实早”,且“不择地而生”的占城稻。有鉴于此,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仰者莳之”。9并将占城稻的推广以榜文的形式,何时浸种,如何掌握发芽标准,如何整治秧田,何时插秧等予以明白地公布。10由此可知,至迟到北宋初年,占城稻已经传入我国,至于大规模的推广,则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那么占城稻又是何时传入湖南的?学界主要有如下三种意见:
(1)黄启昌认为自大中祥符五年开始已传入,1但只是推测,无文献可稽。史籍明白记载,大中祥符五年,宋政府主要在江淮两浙地区推广。
(2)王颋在《食恃占婆———宋代占城稻种的引入和推广》中认为,宋代湖南甚至属于“偏僻”的州、县,也有所称“占城稻”的收获。2其主要以曾几(1085—1166)《茶山集》卷2《溆浦楠木洞,盖神龙所居。今年夏,大旱,县官乞取其水以祷,立应。民犹以为未足,因作是诗,以遗诸公,致再请之意焉》一诗为证。按照王颋的意见,占城稻传入湖南应不晚于1166年。但王颋对曾几的诗作显然误读。曾几诗歌云:“……雨不到人间,风伯乃为梗。……以斯占稻粱,生意鱼在鼎。……君其洁斋俟,百谷正延颈”。误认为“以斯占稻粱”,就是占城稻,其实该句中的“占”应通“沾”,浸湿、滋润之意。整篇诗是讲,大旱季节,虽然县官求雨应验,但“民犹以为未足”,希望天再次降雨浇灌庄稼之意。
(3)朱瑞熙、常建华认为到到南宋嘉定年间(1206—1210),潭州、道州、永州普遍种植了占城稻。3其依据,为前文所引《申朝省借拨和籴米状》所云之“早稻”,与卷9《申尚书省乞拨米赈恤道州饥民》所云之“早禾”。在宋代“,早稻”与“早禾”就是占城稻?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日本学者加藤繁、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等研究指出,在11世纪初占城稻传入之前就有中国本土的早熟品种。4南宋中期学者罗愿(1136—1184)在《尔雅翼》卷1中云:“又有一种曰籼,比于粳小而尤不黏,其种甚早,今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二)(含答案).doc VIP
- 番茄果实风味物质检测技术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研究.docx VIP
- 瓦锡兰W20柴油机中文说明书(彩色)之一.pdf VIP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pdf VIP
- PLC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陶惠.doc VIP
- 5s目视化执行标准.ppt VIP
- 2025年消防救援支队消防文员招聘考试综合题库.docx VIP
- 无人机传感器技术 4.传感器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pptx VIP
- 中华寻宝大会ppt (上海篇)(1).pptx VIP
-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及医疗事故处置预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