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Genetic Control of Neoplastic Initiation and Promotion Gatekeeper genes Caretaker genes Examples of tumour suppressor genes include RB1 - retinoblastoma susceptibility gene WT1 - Wilms tumour gene NF1 -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gene NF2 - neurofibromatosis type 2 gene DCC - involved in colorectal cancer BRCA1, BRCA2 - involved in breast cancer Today we will look at these tumour suppressor genes: Rb (视网膜母细胞瘤) p53 APC (腺瘤样结肠息肉) Knudson’s “Two-Hit” Model for Retinoblastoma Normal 2 intact copies Predisposed 1 intact copy 1 mutation Affected Loss of both copies p53 functions as a ‘molecular node’ in the DNA-damage response 小 结 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是由两大类基因调控的 正向调控信号:主要是起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并且阻止其发生终末化倾向,癌基因起着这方面的作用。 负向调控信号:主要使细胞成熟,促进终末分化,最后是细胞调亡,抑癌基因则在这方面起作用。 正常情况下这两类信号保持着动态平衡,十分精确地调控细胞增殖和成熟。一旦这两类信号中有一类信号过强或过弱均会使细胞生长失控而恶变。 恶性肿瘤细胞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无限制增长特性 细胞分化幼稚 细胞寿命长 细胞的侵润性 致瘤性 细胞的遗传性 Normal Tumour Clonal selection of cancer cells Variants over time 经典的抗原递呈理论认为: 外源性抗原经APC摄取后,在溶酶体中降解为短肽,由MHCⅡ类分子提呈给CD4+T细胞; 内源性抗原在胞质溶胶中降解后,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提呈给CD8+T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 然而,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或发生异常突变的细胞主要为实质细胞,它们大多不能迁移到淋巴器官与T细胞相互接触,同时也缺乏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共刺激信号,故不能活化初始型CD8+T细胞。 外/内源性抗原示意图 1976年,Bevan首先发现交叉递呈(cross-presentation)的现象,随后,Sigal等也揭示外源性抗原能有效被APC的MHCⅠ类分子递呈。借助交叉递呈机制,APC可以主动摄取病毒蛋白或肿瘤抗原,并通过MHCⅠ类分子将抗原呈递给CD8+T细胞,从而产生有效的CTL应答,达到清除靶细胞的目的。近年来更多研究表明,凋亡或坏死的细胞、热休克蛋白、病毒蛋白、颗粒性抗原,甚至可溶性抗原等都可以通过交叉递呈途径活化CTL应答。 交叉递呈在机体抗病毒及其它病原体感染和肿瘤免疫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等专职APC都具有交叉活化CD8+T细胞的能力,而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APC,抗原摄取能力强且能活化初始型T细胞,是执行交叉递呈功能的主要细胞。 DC需要经历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转变才能有效刺激T细胞活化。不成熟DC捕获抗原后,在炎性因子的刺激下分化为成熟DC,细胞的抗原摄取能力下降,而抗原递呈及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增强。 此过程同时伴随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80、CD86以及T细胞黏附分子CD48、CD58等的上调表达。 此外,DC还通过延伸其树突状突起,增加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机会。 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研究抗原交叉递呈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保障; 近年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DC亚型都能参与交叉递呈,只有表达CD24, CD8α和CD103 分子的DC才参与细胞交叉递呈; TLR具有激活DCs,增强其抗原交叉递呈的能力。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classical cross-priming are illustrated. Dendritic cells (DCs) take up antigen by distinct endocytosis mecha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年输变电工程设计竞赛创新亮点.pdf
- (人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pptx
- DB4413T 29-2022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规范.docx
- 2025年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pdf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高频词汇(共 688个 ).doc VIP
- 耐药结核病全口服短程治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江苏海博BRITORK HQT电动执行机构说明书1308版.pdf VIP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pdf VIP
- 课件大师速写人物头像.pptx VIP
- Onkyo安桥PR-SC5508中文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