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凸模的工作表面和轮廓的壁厚一般应在70~90mm范围内。 2.拉深凹模结构 凹模的作用是形成凹模压料面和凹模拉深圆角及凹模洞口。但由于拉深件上的装饰棱线、筋条、凹坑、加强筋及装配凸包、凹坑等一般都是在拉深模上一次成形出。so凹模结构除了压料面和凹模圆角之外,在凹模型腔中还装有局部成形用的凸模or凹模也属于凹模结构的一部分。 由于在凹模型腔内装有局部成形or反拉深用的凸模or凹模,于是拉深凹模的结构分成了顶出器闭口式凹模结构、闭口式凹模结构和通口式凹模结构3种形式。 ⑴活动顶出器闭口式凹模结构 ⑵闭口式凹模结构 ⑶通口式凹模结构 凸模、压边圈和凹模铸件各部分的尺寸参照下表选取 导向零件 1.压边圈与凹模的导向 2.凸模与压边圈的导向 ①防磨导板的宽度 ②防磨导板的长度 通气孔 开通气孔的原因 采用双动拉深模拉深时,在凸模回程时压边圈还压住拉深件的时刻,因拉深件受到被压缩在凹模型腔内空气的反压力,会使拉深件产生变形甚至凹陷。So必须在凹模型腔中的非工作部分开通气孔。 为防止在凸模下行拉深时在凸模与坯料之间存在一定的空气,并因这些空气的被压缩而使凸模至下止点时坯料不能完全贴模,必须在凸模的合适部位处开通气孔。为了便于在凸模返程时退件,也需在凸模上开通气孔。 通气孔的布置 通气孔的位置、数量及直径的大小,可根据拉深件形状来设计,一般情况下,通气孔直径为10~20mm,并均匀分布。 总结 覆盖件拉深模设计要点 1.确定压料面及冲压方向 2.确定模具结构及导向方式 3.坯料定位 4.确定拉深筋形式及其布置 5.确定合理的凸、凹模圆角等参数 6.局部成形部分模具参数的确定 7.通气孔 8.拉深件的出模方式 复习题 1.汽车覆盖件的定义。它包括哪两大部分,分别举几个例子。车身覆盖件最常用的钢板厚度及牌号。 2.车身覆盖件的结构特点。 3.车身覆盖件的冲压成形特点。 (3)为什么覆盖件要一次拉深成形?形状复杂的覆盖件应在何种设备上拉深? 4.覆盖件冲压的基本工序有哪几种?其中什么工序是最关键的? 5.为什么要对覆盖件图进行再设计? 6.合理的拉深方向应符合的原则。 7.名词解释:工艺补充 8.工艺补充分为哪两类?工艺补充的设计原则? 9.举例说明车身覆盖件上工艺补充的实例(2个),并说明这里工艺补充所起的作用。 10.压料面的定义,压料面分为哪两种情况?压料面的形状。 11.压料面的设计原则? (11) 为了保证凸模对拉深毛坯产生一定程度的拉伸变形,压料面与拉深凸模的形状应具有怎样的几何关系? 12.名词解释:工艺切口 13.车身覆盖件哪些零件采用工艺切口来避免开裂? 14.工艺孔和工艺切口的设置位置及制法。 15.工艺孔和工艺切口的布置原则。 16.采用拉深筋的原因。 17.拉深筋的作用。 18.拉深筋的种类及固定方式。 19.拉深筋的布置方法。 20.修边的分类以及如何选择修边方向。 21.冲覆盖件上的孔工序应注意的问题。 22.覆盖件翻边的作用和分类。容易产生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23.简述提高翻边质量的措施。 24.发动机罩外板、顶盖、翼子板、侧围外板的冲压工艺。 25.单动压力机和双动压力机工作原理的区别?(提示:主要说明压边圈方式的不同) 26.双动压力机主要由哪4大块组成。外滑块和内滑块分别固定模具的哪个部分? 27.拉深凹模结构分为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车身上哪个零件用的此种结构,这几种结构分别适用于哪种情况。 28. 覆盖件的局部(如筋及其它局部凸凹等)怎样成形?设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9.通气孔的作用。 §6.6 冲压工艺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冲压工艺设计程序 ①审查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并根据覆盖件图设计出拉深件图 ②根据零件图和拉深件图,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总工序数、工序顺序、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冲压方向以及所需模具套数等。 ③根据拉深件的结构、形状、尺寸进行坯料展开,初步确定坯料的形状与外形尺寸(多数情况下,外形尺寸要由试验来确定),制定材料消耗定额。 ④选定各工序的模具结构形式,选择送料与卸料的方法与方向 ⑤计算各工序所需的压力机行程和工作台面尺寸,估算工序所需的冲压力、压边力、卸料力等参数,确定各工序所用压力机型号、数量和生产流程。 ⑥确定零件及各工序件的检验项目、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⑦确定各工序所需的工位器具、废料处理方式和半成品的运输方式。 ⑧确定各工序的操作者人数、操作规程、工位布置、工时定额等。 2.冲压工艺设计时应考虑的重点问题 ⑴成形难度判断分析 根据覆盖件拉深图,对其结构特点、形状尺寸进行变形分析,初步确定其结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与发生部位。之后确定这一部分是采用拉深成形还是胀形成形,or拉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