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古代窑业与陶瓷鉴赏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厦门古代窑业与陶瓷鉴赏 主讲人:陈娟英 (厦门市博物馆研究员,闽台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厦门窑业作为厦门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因应自然地理条件、统治者的诸多政策和传统海洋运输贸易之利,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讲座试从厦门古代窑业的崛起、鼎盛、衰败以及厦门古窑陶瓷外销的勃兴、兴盛、兴替,这两条主要线索来勾绘厦门地区窑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从而提示全社会对厦门为数不多的文脉的关注和保护。 目录 一、唐、五代—窑业崛起 外销勃兴 二、宋元时期—窑业鼎盛 外销兴盛 三、明清时期—窑业衰败 外销兴替 四、古玩的收藏与风险 五、听众提问与互动 一、唐、五代—窑业崛起 外销勃兴 (一)青瓷兴起 厦门地区发现的唐、五代时期的窑址在数量和规模上应位居福建窑业之前茅,晚唐、五代形成厦门窑业的第一个生产高峰。 古窑出土器物主要有: 碗、钵、罐、壶、碟、灯盏等 窑具有长束腰圆柱形、束腰圆墩形垫柱,圆饼形垫饼、垫圈,三角形支钉、圆形锯齿状支钉,筒形匣钵、碾槽、轴顶碗等 2、厦门晚唐、五代窑址集中,形成窑场,产品数量大,窑业技术的成就主要体现为: 窑炉结构改革和整体创新 匣钵装烧技术及瓷土的合理使用,并科 学控制窑温,保证了瓷器质量 釉料处理增强了瓷器的艺术感染力 (二)外销勃兴 产品质量提高,唐瓷声誉鹊起 闽南等沿海窑址产品则以其海运便利的优势而倾销海外 就厦门地区而言,因泉州港和厦门港在晚唐、五代崭露头角,而使陶瓷外销具有现实可能性 晚唐、五代时期包括厦门窑在内的闽南地区窑口生产的陶瓷外销不但有可能,而且为国外大量考古发现所证实 一、古瓷器的鉴定: 1、鉴定什么?鉴定瓷器的真假、时代、价值、生产地点(窑口) 2、评级:一、二、三级,一般品,其中一、二、三级都称珍贵文物。一级品现在也由省文物鉴定组确认,一般由专家组共同评鉴。 3、鉴瓷六要点:①造型 ②胎釉 ③纹饰 ④工艺 ⑤款识 ⑥青料 4、学习途径: ① 听专业课 ② 看书。最好要看文物出版社出的书,或各大博物馆出的馆藏文物精品图集,否则有可能看到假东西。 ③ 去博物馆看标准器 。所谓标准器就是各个时代的真品。 ④ 去窑址捡瓷片,反复观察六要点。《厦门日报》2004年4月23日有四个专版介绍厦门古瓷的辉煌与失落,有一份厦门地区古窑址分布图,可按图索骥。 二、陶瓷器的规范命名与保管: 1、陶器:质地、纹饰、器形,如红陶弦纹双耳罐。 2、瓷器:时代、窑口、品种、纹饰、器形,如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折花枝卉纹碗,因明清时期大部分瓷器都是景德镇窑,故常略去,但其它窑口必须列明,如明德化窑白釉双耳炉、宋龙泉窑青釉刻牡丹纹大盘。如器形上有耳或盖的,一定要写上如“双耳”、“带盖”。 3、保管与提用:完好的、薄胎的瓷器最好要做锦盒,内有软嵌。器物重叠放置时要在接触部分放软纸,以免擦坏釉面。拿器物一定要一手托底,切忌单手提;有盖器物一定要先拿掉盖子再看器物;胎薄的瓷器,切忌敲击;交接器物时一定要交代清楚,以免失手打碎;最好能在看瓷器的桌子上放一块绒毯子。 二、宋元时期——窑业鼎盛外销兴盛 (一)青瓷与青白瓷并荣 宋元时期的闽东南,海洋发展出现鼎盛之象,泉州港成为世界最大贸易港口之一,以陶瓷为主要出口产品的海外贸易刺激了泉州周边地区陶瓷业的蓬勃发展 厦门窑业借此海外贸易之风进入黄金时期,陶瓷生产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在窑址的数量、规模,产品的数量、品质等诸多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其中以汀溪窑规模最为庞大,碗窑次之 (二)、外销兴盛 国内外的考古工作证实了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专家陈万里先生在《闽南古代窑址调查小记》中所说:“就已发现的泉州及同安古代窑址碎片看来,完整物品在国内传世的很少,可以想见当年的制成品似乎都是用于外销。” 宋元时期,泉州港是我国对外贸易中心 以泉州为中心,向东到日本、朝鲜;向东南到吕宋群岛、越南、柬埔寨;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孟加拉、印度;沿印度半岛西海岸直抵伊朗、阿拉伯半岛以及北非的地中海国家 据《诸番志》及《岛夷志略》记载,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其中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有陶瓷贸易;元代陶瓷外销范围扩大到58个国家之多。 泉州成为当年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即“海上陶瓷之路” 就日本而言,十二世纪后半叶到十三世纪是青瓷时代,除了北宋的龙泉窑,福建的同安窑系青瓷成了外销陶瓷中的新时代霸主 宋代厦门同安汀溪窑生产的青黄色釉,器内装饰刻划卷草、篦点纹的青瓷碗大量运销日本,后因受日本高僧村田珠光的推崇被冠以“珠光青瓷”或“珠光茶碗”的雅称,被日本人视为国宝珍藏在日本的大寺院和美术馆中。 三、明代——窑业衰败 外销兴替 (一)青花瓷风行 明代漳州开始成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