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蚊亚科五属系统学的研究(双翅目%3a摇蚊科).pdf

中国摇蚊亚科五属系统学的研究(双翅目%3a摇蚊科).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摇蚊亚科五属系统学的研究(双翅目%3a摇蚊科).pdf

摘要 摘要 和异摇蚊属(Xenochironomus)5属进行了系统学研究。 论文分为四部分,即引言、总论、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分析。 引言部分介绍了五属的系统学研究背景,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其 前景展望等方面内容。 总论部分回顾和评述了五属的国内外系统学研究历史和现状,介绍了各属 的生态学,给出了材料来源、采集方法、标本收藏地点、制片方法、术语、测 量标准和绘图方法。 在系统学部分中,根据中国的标本,描述和记载了我国该5属共28种。建 brevis 立了9个新种:短二叉摇蚊Dicrotendipessp.11.、光裸二叉摇蚊Dicrotendipes nudus sp.扒多毛二叉摇蚊Dicrotendipes sp.n.、少毛二叉摇蚊Dicrotendipespaulus saetanumerosus ceriolarium sp.n.、尖细恩菲摇蚊Einfeldia sp.n.、三角恩菲摇蚊 scumla Einfeldiatrigonumsp.11.、菱额雕翅摇蚊Glyptotendipussp.n.、叉带雕翅摇 sp.11.; 蚊Glyptotendipuspatibulumsp.n.、异带球附器摇蚊Kiefferulusfasceamirus Kieffer和巨雕翅摇 2个中国新纪录种:黑斑二叉摇蚊Dicrotendipesfusconotatus Kieffer。纠正了旧有记录中的1个错误鉴定和2个同 foliicola 蚊Glyptotendipes 物异名记录:GlyptotendipusgripekoveniKieffer实际应为Glyptotendipustokunagai calligaster(Kieffer); Sasa;Kiefferulusglauciventris(Kieffer)应为Kiefferulus Nilodorum tainanus(Kieffer)应该记为Kiefferulusbarbatitarsis(Kieffer)。 依据标本观察和相关文献,对Cranston等(1989)总结的各属的属级鉴别 特征进行了修订和总结。编制了各属中国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每个种都给出了 详细的同物异名、文献引证、模式产地和地理分布资料;绘制了28个已知种的 雄虫生殖节和翅特征图,共计89幅,部分种类绘制了额瘤或上附器的特征图。 在生物地理学分析部分,依据传统生物地理区划和Brm_冱rescu提出的世界淡 水动物地理区划,全面分析了中国摇蚊亚科5属已知种的区系组成成分,并作 摘要 物种多样性比较。按照传统生物地理区划,5属为世界广布属,在古北区分布5 属41种,东洋区5属42种,新北区5属36种,新热带区5属28种,澳洲区4 属23种,非洲区3属27种;从统计数据显示5属既具属级阶元分布上的广泛 性,又有种级阶元上的集中性。中国28个已知种占世界种类的17%,其中东洋 区分布22种,古北区分布16种,两大区共有种lO种;中国特有种9种,占中 国已知种总数的31%;我国南部(属传统分区的东洋区)和日本(属传统古北 区)区系比较显示,两者共同分布的共有13种,占中国已知种总数的46.4%。 由此可以证明BAn螽rescu世界淡水动物地理区域划分将东亚地区合成一个区域较 之传统区划将区系相同的区域分开的区划更适合营水生生活的摇蚊科昆虫。 文中还以附表的形式提供了5属已知种类在中国各省的分布情况。另外, 在附录部分附有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索引。 本文研究的标本包括建立新种的模式标本均藏于南开大学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