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缪哲《艺术史的历史性原则》》.doc
缪哲:艺术史的历史性原则
同行的批评,是学术健康的保证2011年12月19日《东方早报》上,有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的一组专题,总计三个整版。其中两版,是汪先生对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新解,题曰如何升仙;另一版,即题作汪悦进:美术史研究与图像的深层理路的,是记者与汪先生的问答。由题目可知,所谈乃美术史——或艺术史——研究的方法。在问答的专版中,汪先生说:我的一篇论文(笔者按:实为专著)《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的视觉文化》曾被一位书评人批评为不遵守艺术史家法。要说艺术史家法,无非是研究某一作品在形式上对陈规如何承袭并改造,这也是我的著作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哪还有一成不变的艺术史家法?任何学科都在发展变化,变法的重要远远大于家法。但总有一些人,自封为维护正统道学的家族族长,不准人越雷池一步。所以我会更乐意反馈诚意的学术交流。除此之外,情愿多做些原创性的研究。至于别人整天热衷于打笔墨官司来张扬自己,那是他们的学术态度和处世原则。人各有志,各行其道吧。提及自己的批评者,竟没其名而曰一些人,这较之个别人或一小撮,无疑学术多了,但轻薄之色,仍不可掩。据我有限的闻见,撰文评论过《塑造〈法华经〉》的,大约有五人:(1)笔者本人,艺术史的文献与家法,载《读书》2005年第5期。批评汪先生处理图像与文献时,不遵守历史性原则,往往先立一义,趋史料以就我。(2)Annette L.Juliano,文载汪先生供职的哈佛大学亚洲学名刊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66,No.2(Dec.2006)。作者介绍了汪著的内容,称赞它使用了多种新理论,是本领域的重要贡献。(3)Claudia Wenzle,文载美国艺术史名刊Art Bulletin(Sept.2008)。五篇书评里,这一篇最详尽。汪著六章,作者逐章评论后,称五章不可通。全书的特点,作者归纳为二:一曰粗疏,二曰先树一义,必欲其成而后可。文章近尾处,作者借一例子又重申这批评说:汪又不细检其史料,只顺着其自设的阐释之线,一意孤行,因此不得要领。(4)Angela F.Howard,文载美国宗教史名刊History of Religions (Vol.47,No.4,2008)。作者逐章介绍了全书,认为汪先生编织于图像背后的复杂的思想脉络,甚不足信。(5)Sarah E.Fraser,文载美国亚洲学名刊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67,Nov.2008)。汪著六章,作者仅介绍了1-4章。关于第1章,作者认为讨论的跨度太大,历史分析不足。关于2-4章,作者引中、日、德学者的最新成果,称这3章汪先生当作法华经变讨论的敦煌217窟南壁经变,并不是法华经变。可知评论者五人,四人有不同程度的负面看法。未知汪先生所称的热衷于打笔墨官司张扬自己的一些人,到底指谁,还是全部?但无论指谁,话出于哈佛教授之口,是颇使人错愕的。因同行的批评,是学术健康的保证。一听批评,就斥为笔墨官司,还学术态度,又处世原则,乃至维护正统道学的家长族长,这种话,似非学者所当语,亦非学者所当闻。故我谨就汪先生的帛画新解,再谈一谈我对艺术史研究的看法。汪先生的帛画新解,先已发表于《古代中国的死》一书(Eugene Y.Wang, “Ascend to Heaven or Stay in the Tomb?”Mortali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1)。持与中文如何升仙对读,似文字有繁简,意思不甚有区别。又汪先生的文章,其实讨论了两件作品,一是马王堆1号墓帛画,二是同墓的彩棺;论证的手法,总体上一致。限于篇幅,我只举前者。汪先生所谓“理路”,只是拼凑文献而得的汪先生帛画新解的目的,是辨识帛画的主题,或确认当时人对帛画含义的理解。故通篇文字,是与图像学密切有关的。图像学是艺术史的一分支,其对象多为公共的功能性作品,如宗教偶像、墓葬艺术品等(帛画即属后者)。由于有公共的宗教或礼仪功能,这类作品,便有其服务的民众所赋予、并为其服务的民众所共知的特定含义。图像学的目的,便是找出、并确认这含义。这与古文字学者确定甲骨文的字义,有相通的地方。故从性质上说,图像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乃是“发现事实”。这性质,亦决定了其方法,即一要遵守历史性原则;二要参考或采纳本领域已确认为“事实”的结论;不采纳,则须有论证,不能径揭己说。但这些要求,汪先生是颇为陌生的。如我在《读书》的文章里,便批评他为曲成其说,竟私改佛像手印,径指思维太子为弥勒菩萨,类似的例子,Wenzle亦有列举。这种做法,倘不是缺少佛教图像的初步知识,就是故意违反学术的原则。图像学的研究,一般有三种情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