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救手冊
93年版
丙烯酸丁酯
n-Butyl acrylate
注意:丙烯酸丁酯為具易燃性之液體,當發生緊急事件時,易燃性及毒性將為救災之主要考量因素
一、物質辨識資料表
項目 內容 同義名詞 2-PROPENOIC ACID BUTY ESTER,
ACRYLIL ACID n-BOTYL ESTER
ACRYLIC ACID
BUTYL ESTER
BUTYL 2-PROPENOATE
ACRYLIC n-BUTYLESTER 化學式 C7H12O2 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 141-32-2 聯合國編號(UN Number) 2348 危害性分類 3.0
二、物性、化性與災害資料
丙烯酸丁酯為一易燃性物質,重要之特性如下:
1.物性表
項目 物性資料 顏色 無色、水白色單體 性狀 液體 氣味 刺激性芳香味、水果味 熔點 -64.6℃ 沸點 145℃(760mmHg) 蒸氣壓 5.45mmHg@25℃ 蒸氣密度 4.42(air=1) 水中溶解度 0.14g/100ml@20℃
2.化性表
項目 化性資料 反應性與不相容性 避免與氧化物、強酸、強鹼、胺類、鹵化物、氧化劑及熱等接觸。 分解性 遇熱分解會釋放出具刺激性的煙霧
3.災害資料表
項目 災害資料 閃火點 84℉(29℃)(閉杯) 自燃溫度 559℉(292℃) 爆炸範圍 1.7%~9.9%
4.健康危害資料表
項目 健康危害資料 動物半致死劑量(LD50) 900 mg/Kg(大鼠、吞食) 動物半致死濃度(LC50) 2730 ppm/4hr(大鼠、吸入) 致癌性分類 Group3:無法判斷為人類致癌性。
三、防災設備
丙烯酸丁酯之救災需針對人員防護、火災爆炸預防及洩漏控制等方面選用適當防災器材設備:
1.個人防護設備
使用範圍 設備規格 空氣中氧氣濃度低於19.5﹪ (1)正壓式全面型自攜式呼吸防護具(SCBA)
(2)非氣密式連身型化學防護衣(B級)
(3)進火場消防衣(著火時)
(4)化學安全護目鏡
(5)護面罩
(6)防滲手套
(7)防護鞋(靴) 逃生或空氣中氧氣濃度高於19.5﹪ (1)含有防有機蒸氣及粉塵、燻煙、霧滴之化學濾罐全面型呼吸防護具
(2)非氣密式連身防護衣(C級)
(3)逃生型自攜式呼吸防護具
(4)化學防濺護目鏡、護面罩
(5)防滲手套(耐化式)
(6)防護鞋(靴)
2.處理設備
設備名稱 功能 規格 吸收體 止漏
除污 乾砂、泥土、不燃性物質 滅火器 滅火冷卻 小火:化學乾粉、CO2、噴水沫、耐酒精型滅火器
大火:噴水沫、水霧、耐酒精型滅火器
四、中毒之症狀
丙烯酸丁酯可經由吸入、皮膚接觸或誤食而使人體中毒,高濃度下可能引起急速而嚴重的中毒,甚至致命。
急毒性:
1.吸入性中毒症狀:
可能造成刺激或燒傷眼睛。。。
、。
丙烯酸丁酯中毒之搶救者須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完整穿戴,方可進入災區救人。而丙烯酸丁酯中毒之急救最重要是將患者迅速搬離現場至通風處,檢查患者之中毒症狀,判斷出中毒路徑給予適當之救護(參見圖107.1)。
中毒急救基本處理原則
檢查項目 急救原則
眼睛
呼吸、心跳 (1)不管吸入性、接觸性或食入性中毒之傷害,應先移至空氣新鮮的地方或給予100%氧氣。
(2)若意識不清,則將患者置於復甦姿勢,不可餵食。
(3)若無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予心肺復甦術(CPR)。
(4)若患者有自發性嘔吐,讓患者向前傾或仰躺時頭部側傾,以減低吸入嘔吐物造成呼吸道阻塞之危險。
(5)若患者食入或吸入性的中毒傷害,不要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
(6)若患者接觸到此物質,應立即使用肥皂和清水沖洗皮膚或眼睛,至少20分鐘以上。
六、救災方式及災後處理
1.洩漏之救災
(1)切斷所有引火源,危險區域內禁止有燃燒物品、火焰、抽煙等情形出現。
(2)若能在無風險下處理洩漏,即刻止漏。
(3)撒水可降低蒸氣量。
(4)將砂或其他不燃吸收體吸附洩漏液後,將廢棄物置入容器中,待事後再行處理。
2.火災之救災
(1) 小火:化學乾粉、CO2、噴水沫、耐酒精型滅火器。
大火:噴水沫、水霧、耐酒精型滅火器。
(2) 在無風險且可操作下,移離火場中之容器。
(3) 對於暴露於火焰熱輻射危害之容器壁,施以水霧冷卻至火熄滅。
3.災後之處理
(1) 移除所有引火源(嚴禁抽菸、火花、明火)。
(2) 洩漏區應進行通風換氣。
(3) 小量洩漏:可用乾砂泥土或其他不燃性物質覆蓋而後以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方式處理之。
(4) 大量洩漏 :
1.將其溶解於可燃性溶劑內(例如酒精),置於配有氣體清潔裝置的適當焚化箱內處理。
2.大量外洩可回收,如回收不實際,將之溶解在有機溶劑(如醇類)後將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