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隆中)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结合图片,讲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然因素 印度洋海啸 台风 (10min) 火山爆发 洪水 地震 泥石流 当外力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如上述的火山爆发、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通过提问:还有没有其它因素能够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合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第2、3个问题,指出人为因素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而且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利用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进一步说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课堂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滇池 被污染后的滇池 河流污染 工厂废物排放 在此处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问题“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如果生物圈这个生态系统也被破坏了,那地球上的生物还有家可寻吗?”引入生物圈2号,学生展示所收集关于生物圈2号的材料 GO 荒漠 雨林之木 全景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希望大家有主人翁的意识,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外来物种的入侵导入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三)巩固复习(5min) 课堂练习 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 B 环境污染 C 食物链被破坏 D 缺水干旱 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 A 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 缺少干旱 C 自动调节能力 D 食物链破坏 Back 板书设计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含义: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本课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生命科学与环境的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学反思: ①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教学因素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自制生态瓶”、“探究草原生态系统如何维持稳定的”等探究活动,寓教育于任务活动中,让学生感悟、体验学习的乐趣; 本课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肯定: 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把教学难点以动画过程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等过程主动地认识它,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并通过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 ③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又关注了学生自身和环境的的生存发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竞争意识的引入,使学生情绪高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教学过程中问题串的出现,给一节有限的课堂时间和分秒必争的课堂教学,组织了学习的线索。本节课的问题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思考就能回答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但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更加合理地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活动更加高效而有序的进行; 2、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维持 3、教学经验不足,应变能力需要提高等 谢 谢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八年级生物 第八单元 23章 第4节 道真县隆兴中学佘建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八、作业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2013)八年级生物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通过“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等活动,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这三方面内容。 (一)内容地位分析 本节课内容涉及生态系统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同时又是学习和理解第九章《人与环境》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对教材贯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诠释。既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因此,学生把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及环境保护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