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产品加工工艺与技术 第五节 蚝油 蚝,贝壳动物,又名: 牡蛎、海蛎、蛎黄、海蛎子 食用: a 可鲜食 b 干制 c 罐头、蚝油、蚝粉等 营养丰富: 蚝油: 蛋白质含量约为45%~47% 氨基酸(18种以上) 有机酸 (氨基乙磺酸) 有机物(醇、酯、维生素等) 必需的微量元素(Cu、Zn、Cr、I、Se) 蚝油分类: (1)原汁蚝油 重金属含量高、色泽差、腥味大、略带苦味—————————只能作为加工原料。 (2)复加工品 常以浓缩蚝汁为原料进行配制。 一、蚝油传统加工法 1.传统生产工艺流程 2.生产工艺说明 (1)开蚝 将生长成熟的蚝从海中捞起,立即运回,用丁字形铁质蚝钩的一端将蚝凿一孔,再用蚝钩的另一端打蚝壳,取出蚝肉投入木桶中。生蚝在桶中产生的黏液,在煮蚝时可一起入锅,以增加蚝油的产量。 (2)加盐 蚝油质量差时,或开蚝地远离加工处,可加2%的盐保持质量。 (3)煮蚝 每50kg蚝肉加60L左右淡水进行煮制。水沸后投人生蚝,用铲搅拌,以免粘连锅底烧焦,并促使蚝肉胶质的溶出。20~30min后,用竹箕将蚝捞起,略加震动使蚝身的泥砂下沉,然后倒入箩中沥水。将锅内蚝壳及杂物捞净,取出部分蚝汤,再加入淡水进行第二锅煮制。 (4)过沥 热蚝取出后经沥水、冷却、加盐、干燥等过程制得蚝干。 (5)洗锅 用清水将锅洗净,清除铁锈及污物,涂一层花生油,以防浓缩蚝汤时粘连锅底烧焦。 (6)澄清过滤 将煮蚝时未加盐的蚝汤加些淡水,澄清除去下层泥砂、蚝壳等杂物,用筛过滤后,再进行浓缩。 (7)浓缩 将过滤后的蚝汤倒入洗净的锅中,加热浓缩约10h,温度保持在95~102摄氏度沸腾起的花纹达到一定浓度时停火。停火后在锅中停留2~3h,即为半成品。如有条件,米用真空浓缩,则更理想。 以上加工的产品,可称为原汁蚝油。由于它色泽灰暗,易分层,高度浓缩后,重金属含量偏高,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不能作为商品直接上市销售。 (8)改色 必须对原汁蚝油进行改色等二次加工。先将铁锅加热,抹一层花生油。然后放人糖加热熔化,温譬控制在200℃以下,至糖脱水、使糖液起泡黏稠,呈金黄色后,加入水和原汁蚝油。 原汁蚝油中的加水量以稀释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符合标准为原则,再加热到90 ℃以上,使颜色逐渐转变成红褐色。 一般加水量以使蚝油氨基酸0.4%,总固形物28%,总酸1.4%为度。 (9)增稠 采用一定配比的淀粉及食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使液体不分层,并具有浓厚的外观,提高产品的质量。 (10)增鲜 添加少量味精及肌苷酸作为增鲜剂,由于二者有相乘作用,鲜睐倍增,达到改善原有鲜味和增加香味的作用。此外,加味精还有调整氨基酸态氮含量的作用。 (11)防腐 加入0.1%的苯甲酸钠防霉,以利长期储存不变质。 (12)装瓶 将蚝油装入玻璃瓶中,加盖密封,即为二次加工的成品。 二、原汁蚝油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挑选牡蛎——盐渍——发酵——牡蛎原汁 2.操作要点 (1)牡蛎的选择 收获的牡蛎按品种大小、鲜度等分等级及时予以防腐处理,大型牡蛎应用绞碎机绞碎。 (2)盐渍 把牡蛎与盐混合均匀或分层下盐,顶层用盐覆盖,用盐量应足以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繁殖发育,但又不影响牡蛎的发酵速度。 牡蛎经过一段时间盐渍,渗出大量卤水,由于牡蛎自体酶类和有益微生物的共同参与作用,牡蛎自体溶化,卤水将牡蛎体全部浸没。用盐量为30 %~45%。大的脂肪含量高以及有腐败迹象的牡蛎,用盐量多些。 如盐渍时间长,发酵所需的时间短,成品的风味好。但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盐渍时间不宜太长。 (3)发酵 天然发酵: 周期长,成品风味好; 人工保温发酵: 生产周期短,成品风味不及天然发酵的好。 ①天然发酵。 在常温条件下,利用牡蛎自体的酶类,并添加适量的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加速牡蛎降解,以及空气随落的耐盐酵母、耐盐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共同作用,进行发酵。不加盐水发酵,只利用自身的卤水进行发酵,发酵成熟后所得的滤液,氨基酸很高,风味很好,称原汁。 原汁不作商品出售,只作调配用。加入一定量的盐水或卤水进行发酵,得到的发酵液,可直接调配成不同等级的蚝油。 在发酵过程中应经常检测发酵液中的各种理化卫生指标,观察发酵期间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并加以控制;发酵液中氨基酸含量是逐渐升高的,当氨基酸的增值趋向微小上升或定留在一定水平上,或稍有下降时,发酵液上层澄清、颜色变深、蚝香四溢、味道鲜美,即表示发酵成熟。 ②人工保温发酵。 a·蒸汽盘管保温发酵池或缸: 在池或缸的周壁装有夹层,或池与缸的中央装有蒸汽盘管、蛇形管或平行列管。蒸汽可进入夹层或蒸汽管,间接把池或缸内的发酵液加热,达到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