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拉曼光谱简介及原理.ppt
激光拉曼光谱 拉曼散射效应的进展: 拉曼散射效应是印度物理学家拉曼(C.V.Raman)于1928年首次发现的,本人也因此荣获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8~1940年,受到广泛的重视,曾是研究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可见光分光技术和照相感光技术已经发展起来的缘故; 1940~1960年,拉曼光谱的地位一落千丈。主要是因为拉曼效应太弱(约为入射光强的10-6),并要求被测样品的体积必须足够大、无色、无尘埃、无荧光等等。所以到40年代中期,红外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更使拉曼光谱的应用一度衰落; 1960年以后,激光技术的发展使拉曼技术得以复兴。由于激光束的高亮度、方向性和偏振性等优点,成为拉曼光谱的理想光源。随探测技术的改进和对被测样品要求的降低,目前在物理、化学、医药、工业等各个领域拉曼光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 2. 方法原理 2.2 方法原理 2.2 拉曼频移(Raman shift) 2.3 拉曼光谱与分子极化率的关系 诱导偶极矩与外电场的强度之比为分子极化率 分子中两原子距离最大时,α也最大 拉曼散射强度与极化率成正比例关系 4 发展 * * 1. 概述 2. 方法原理 3. 仪器结构与原理 4. 发展 1. 概 述 散射光谱 分子振动与转动 与红外光谱类似 - 吸收光谱1 用于结构分析 C.V.Roman,the Indian physicist 1930 Nobel Prize 2.1 瑞利散射与拉曼散射 光线通过试样,透射仍为主体 波长远小于粒径,小部分散射 散射:仅改变方向,波长不变。 弹性碰撞无能量交换 瑞利散射λ不变 垂直方向观测,原波长两侧还有散射光 非弹性碰撞,有能量交换,波长有变化 拉曼散射λ变 样 品 池 透过光λ不变 瑞利散射λ不变 拉曼散射λ变 λ增大 λ减小 CCl4的拉曼光谱 Stocks lines anti-Stockes lines Rayleigh scattering Δν/cm-1 Stocks(斯托克斯)线: 能量减少,波长(数)变长(小) Anti-Stocks线: 能量增加,波长(数)变短(大) 受激虚态不稳定,很快(10-8s)跃回基态 大部分能量不变,小部分产生位移。 室温时处于基态振动能级的分子很少, Anti-stocke线也远少于stocks线。 温度升高,反斯托克斯线增加。 Δν=| ν 0 – ν s |, 即散射光频率与激发光频之差。 Δv取决于分子振动能级的改变,所以他是特征的。 适用于分子结构分析 与入射光波长无关 分子在静电场E中,极化感应偶极距p p= αE α为极化率 3. 仪器结构与原理 单色仪 光电倍增管 高压电源 光子计数器 驱动电路 计算机 显示器 样品 激光器 凹面镜 光子计数器的组成 激光器 40MW半导体激光器 532nm 频率高,拉曼光强大 试样室 发射透镜 使激光聚焦在样品上 收集透镜 使拉曼光聚焦在单色仪的入射狭缝 单色仪 仪器心脏 1个光栅,2个狭缝 减少杂散收光 4.1 共振拉曼光谱RRS 激发频率等于或接近电子吸收带频率时共振 拉曼强度增万至百万倍,高灵敏度,宜定量 共振,高选择性 可调染料激光器 4.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试样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增103~106 表面与共振联用检测限10-9~1012 mol/L
文档评论(0)